首頁 > 正文
重醫附二院:文化塑形強骨鑄魂,繪就寬仁自信底蘊

  在醫院發展過程中,文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前身為始建於1892年的重慶“寬仁醫院”。2022年,醫院迎來130周年華誕,借此契機,醫院全力開展“技術創新年”“臨床研究年”“文化建設年”。

醫院大樓。

  聚焦文化“塑形”,以史館為托,讓榮院激情“迸”出來

  瞄準歷史主線,發展脈絡入腦入心。一是黨委成立院史館建設領導小組,下設院史館內容籌備工作組,由黨辦牽頭組織醫務、科研、教學、人事,統一要求、明確分工。二是黨委把關清晰院史主線,以編年體為主、專題式為輔,結合醫院各時期領導、醫生、護士口述歷史及地方志相關內容,確保時間線清晰、重點有的放矢。

  拓寬文物視野,展陳規劃科學規範。一是靈活多樣蒐羅文物,利用自媒體+主流媒體,向社會各界、退休職工及家屬廣泛有償徵集,結合院內外線上檔案&&、國內外拍賣網站等,搜尋文物蛛絲馬跡,或復刻歷史文件、時代建築等,彰顯醫院歷史底蘊。二是科學規劃參觀動線,加強交互性體驗,借助觸控系統、歷史色調、弧幕視頻、歷史物件復原等,提升布展品質,增強體驗感。

  強化運營管理,院史教育落在實處。一是嚴格解説員招募,組建專業講解志願隊伍,差異化撰寫適應不同需求的解説版本,並邀請專家進行形象氣質、解説專業等方面培訓。二是建立健全運營規章,制定日常管理制度、AB角值班登記制度、預約參觀流程等,保障院史館有效運轉。

  聚焦文化“強骨”,以修志為要,讓歷史文脈“傳”下來

  注重合理分工,抓標準推進。一是醫院成立院志編纂委員會,將編輯組下設在黨委辦公室,編撰工作執行醫院、處科室雙重負責制,黨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對編纂委員會負責。二是整體採取科室分工合作、編輯組整體統稿模式,由編輯組按職能部門、臨床醫技差異化制定統一撰寫模板,處科室按規範撰寫各自內容,有序推進編撰工作。

  注重節點把握,抓耦合互動。一是編撰工作執行院內編輯組自審-地方志、黨史辦鑒審-外聘專業組校審-編委會終審“四審機制”,根據出版計劃嚴格設置時間節點,由編輯組統稿並形成評議初稿,提交市誌辦反復審定、驗收,經專業組校審後返回編委會審定並進入出版流程。二是四審團隊各司其職,編輯組側重志稿撰寫規範、內容缺項等基礎問題,志辦、黨史辦着重時代背景、歷史人物、地域特色等宏觀層面,專業組負責表達方式、文字優化、圖片美觀等細節,編委會重點關注歷史發展脈絡、重點事件與特色凝練,四者精細分工、互相督促。

  注重多向把關,抓準實嚴真。一是發揮老中青力量,向全院廣泛徵求院志意見,邀請處科室各歷史階段主任、護士長等提建議,同時向老同志多輪調查考證,客觀還原歷史原貌。二是聚焦領導力量,以書記、院長為首的黨委領導班子帶頭專題論證,逐章逐句把關內容,確保院志完整性和權威性。

重醫附二院院史館。

  聚焦文化“鑄魂”,以演繹為徑,讓百年故事“活”起來

  花精力反復打磨。一是黨委高度重視,成立匯演工作組,書記兩次帶頭推敲把關劇本主線,確保劇目方向清晰、重點突出。二是外聘編劇聯袂院史館團隊,提煉關鍵事件、豐富故事情節、增強文化底蘊,做足前期劇目內容籌備工作。

  花體力夯實排練。一是黨委緊盯現場演練進度,先後多次召開現場推進會,參演職工提振信心、使命感倍增。二是支部/科室踴躍支持,全院25個科室共抽調42名職工脫産演練4個月,實現從學練結合到舞&精準把握。

  花氣力賦能效果。一是精心編寫插曲,精良製作特效,首次打造裸眼3D效果,整體呈現出“院史+地方史+3D”融合的絕美舞&。二是借助餘熱、考究情節,將一個半小時劇目濃縮成8分鐘線上短視頻,持續擴大舞&劇影響力。

 

編輯: 許小藝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51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