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佔領固態電池生産“橋頭堡” 重慶發力下一代新能源汽車核心産業

  連日來,一則重磅消息引爆汽車業界和網絡——國內最大的固態電池生産基地,贛鋒鋰業固態電池生産基地在重慶兩江新區投建,電芯年産能將達到20GWh(億瓦時)。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該項目甚至在全球已公開的同類項目中,也是體量最大的。但該項目之所以備受關注,不僅是因為體量大,更重要的是,這代表着下一代新能源汽車核心産業的重要板塊正在崛起。

  重慶有望率先形成規模化産能

  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中電解質是液態的,目前能量密度已經到達極限,且存在安全性能方面的瓶頸,而固態電池的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從而大大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也遠高於傳統電池。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組,現在最多能做到4公斤電池含1度電。”我市一家新能源車企電池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周軒告訴記者,固態電池理論上可以做到2公斤甚至1公斤就含1度電。即使是處於兩者之間技術過渡的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也要比鋰離子電池組高出1/3,這意味着電動汽車能跑得更遠,重量和能耗更低。

  該負責人稱,在未來汽車動力電池發展的所有技術路線中,固態電池被認為是短期內最可能成熟並大規模應用的技術。

  記者了解到,位於兩江新區的贛鋒鋰業固態電池生産基地,前期主力産品也是半固態電池。該項目現場負責人彭林介紹,該基地未來將涵蓋固態電池生産,此外,基地還預留有産能拓展空間。

  市場觀察人士曲雲超&&,如今三星SDI、豐田、大眾、梅賽德斯等公司紛紛開展了固態電池産業化和研究項目,國內則有贛鋒鋰業、衛藍新能源、輝能科技等進行布局。“從目前情況來看,重慶有望率先形成規模化産能。”

  川渝産業聚集態勢明顯

  重慶佔據固態電池産業化的“橋頭堡”,離不開本地整車企業的積極推動。

  不久前,在比利時舉辦的布魯塞爾車展上,賽力斯董事長張正萍公開&&,賽力斯旗下SERES 5純電版車型,將搭載90kWh半固態電池,並於近期交付,進軍歐洲市場。同一時間,贛鋒鋰業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也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布,搭載贛鋒鋰電三元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SUV SERES 5規劃於2023年上市。

  彭林介紹,重慶基地産品的主要供應客戶就是賽力斯等,其中賽力斯上産後可以覆蓋項目初期大部分産能。

  無獨有偶,長安深藍也在近期發布了其半固態電池研發計劃。據了解,長安自2021年開始加速相關技術研發,目前已經進入工程化研發階段,2025年將搭載整車應用。

  “放到區域産業配套整體來看,成渝地區在固態電池布局上走得很快。”曲雲超&&,最近總投資100億元的15GWh清陶能源動力固態電池儲能産業基地,也落地成都郫都區,這也是國內在規模上十分靠前的項目,可以説川渝形成産業聚集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

  重慶有望引領技術發展

  在許多人看來,重慶率先發力固態電池産業化,對本地産業搶佔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核心産業領域十分有利。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固態電池技術目前仍不成熟,未來産業應用方向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銀河證券對固態電池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目前的基礎理論還難以指導、支撐全固態電池規模化量産,全固態電池的上游材料供應鏈、匹配新工藝的設備等還不成熟,産業化成本過高。

  周軒則&&,固態電池體系對現有産業結構衝擊較大,一些中間材料企業面臨轉型問題,因此如何調動現有産業資源促進發展是關鍵。

  重慶潤際新材董事兼總經理付黎介紹,固態電池本身也有不同技術路徑,分別是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目前,潤際新材針對鋰氧鑭鋯固態電解質路線價格昂貴、導電率低的問題,創新了熱電耦合的技術方案,並選擇替代性的非稀土的物質材料,以實現離子導電率能與液態電解質相當的同時,成本大幅降低。

  贛鋒鋰業還將在兩江新區建設固態電池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引進高層次人才800多人,新增就業崗位3000多個。未來,重慶在固態電池技術上有望實現關鍵突破,引領行業發展。

  本報記者 白麟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