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它經濟”持續升溫,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近期推出“關注寵物經濟”系列調查。
除了高鐵,南航、海航等多家航司在部分航線推出寵物進客艙服務,費用在1300元左右。
去年以來,我國持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惠及消費者,激發消費活力。這些“國補”資金是如何抵達消費者的?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通知,宣布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中小企業“千帆出海”行動。
重慶摩托車“産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場以數字化為手段的行業重組,開始了。
在22日至25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上,重慶和香港正式對外公布了近年來兩地協同發展的成果。
“雲端”之上有風景。那麼,“天&經濟”如何創新營造新消費場景,以“文旅+”融合發展,實現“高空攬金”?
2025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2個5年新征程的開局之年。“雙圈”建設如何開創新局面?成渝城市群的崛起就是關鍵突破口。
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其中汽車産業增加值增速達26.7%,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7%,拉動增長4.9個百分點。
4月18日,為期三天的2025重慶國際咖啡節在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十字金街開幕。
開年以來,重慶汽車産業動作頻頻,昔日的燃油汽車“産量冠軍”之城不斷爬坡過坎,向新而行、轉型求變,正加速邁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
僅2024年,璧山就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5家,總量達到461家,新增科技型企業354家,總量達2262家,
從3月25日召開的江北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獲悉,目前,該區已有3家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3家企業上榜“2024重慶民營企業100強”。
近日,《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正式印發,這意味着重慶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高地有了詳細的“路線書”“施工圖”。
消費,一頭連着宏觀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頭連着千家萬戶,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終表現。
在汽車重鎮重慶,懂車帝飛速成長為行業頭部&&,正在重構中國汽車流通和服務業的底層邏輯。
新能源車險專屬産品2020年剛一推出,便遭遇了“成長的煩惱”,“投保難、投保貴、險企虧”的聲音不絕於耳。
依託“四鏈融合”,重慶多家科技企業以“創新鏈”為核心驅動力,正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賽道全力奔跑,為全年發展好勢頭打下基礎。
2024年兩江新區新能源汽車單車出廠均價21.2萬元,較2023年增加近6萬元。
2月23日,來自多家OTA(在線旅行社)&&數據顯示,重慶預訂春游産品的第一波高峰來臨。
山城重慶,一場由智能科技引領的變革正在悄然上演。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重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發動機”。
此項試點也折射出,重慶正通過高水平開放,提高金融業發展能級。
2月17日,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凍庫正式開倉運營。
近年來,公司圍繞“新質生産力”培育目標,持續加大研發創新及人才聚集力度,産品質優,訂單增長。
2025年底,市屬國企將力爭全面完成瘦身健體改革任務,盤活資産1000億元左右。
從2022年起,重慶啟動實施“5+8”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大(重點)專項,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堅。
重慶“新春第一會”釋放出新的行動信號,明確了抓落實的具體路徑。
重慶在“新春第一會”上,提出持續做大做強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
2024年,重慶預計摩托車産量650萬輛,同比增長15.6%。
鑫景特玻是全球領先的特種玻璃科技型企業。春節假期,企業130多名員工在崗,其間共完成100噸産量。
剛剛過去的2024年,璧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40億元、規上工業總産值達1070億元,首次邁入“雙千億”區縣行列。
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正被一系列新場景“點燃”,它們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這些新場景統稱為“非標商業”。
建設現代化新重慶,唯有只爭朝夕,方能不辱使命。
2025年春節,據市商務委監測,全市消費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9.6%。
最近一週,各地正式實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手環等數碼産品購新補貼政策。
夜幕降臨,重慶“雀食府·好吃街” 商場旁,依然有不少游客在打卡拍照。
在重慶中心城區,從江北觀音橋到南岸南濱路,日落之後,兩江四岸的迷人燈火中,市民和游客吃住行、游購娛,比白天更顯火爆。
2025重慶市兩會正在召開。一組數據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曬”出2024年成績單,感受重慶的向上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