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燕麥博士”徐忠山:打造特色産業 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網重慶4月12日電 “內蒙古的農産品物豐價美,一定要讓更多優質的農産品走向全國。”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徐忠山、陳曉晶的項目《燕麥博士——打造祖國北疆特色作物産業鏈升級及鄉村振興新模式》獲得創業組賽道金獎。在這場創業的歷程中,該項目將科研成果進行市場轉化,帶領農牧民致富。

  探索“科研+創業”的新模式

  “我2017年碩士畢業,留校擔任科研助理,配合導師參與了大量校企合作工作,對農牧業企業有了進一步認識,有了創業的想法。”回憶起創業歷程,1992年出生的徐忠山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時間從來不會虧待敢於行動的人。

  作為內蒙古農業大學2018級博士研究生,2018年3月,他和同為博士的妻子陳曉晶創辦了內蒙古吉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産銷售自身研究的燕麥産品。在創業初期,積累了一定資源的徐忠山夫婦迅速在圈內小有名氣。在院校指導老師的支持下,順利組建了項目團隊,代表該學院參加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與大部分項目不同是,這個由我們夫妻牽頭的雙創項目,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受到了旁人更多的不理解。”徐忠山説,在常規的觀念中,博士就應該把精力放在科研上,而不是投入到創業的工作當中。為了忽略這些不支持的“聲音”,多年來,徐忠山夫婦輾轉田間地頭,潛心科學研究以燕麥為主的內蒙古特色作物與綠色高産栽培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該項目團隊將燕麥進行産品包裝,投向市場。

  2019年初,項目成員改造原“曙光村伊利奶站”廢舊場地,建立正北方雲倉,滿足了合作企業一件代發的需求。“2019年,我們項目就創下了485萬的銷售額。”徐忠山説。隨着企業的順利發展以及科研領域的突破性成果,這樣“科研+創業”的模式也陸續獲得了人們的認可,曾經忽視、不理解的學生也陸續加入到項目團隊中。

  “目前,本項目的核心成員有30名本科生繼續讀碩士,10人讀博士。團隊聯合指導教師成功申請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新農人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徐忠山説。

  科技成果助農增收

  隨着商業模式、産品的不斷升級,徐忠山夫婦對項目有了新的思考: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內蒙古地區大面積推廣。

  依託內蒙古農業大學鄉村振興試驗站&&,項目成員們陸續深入走訪內蒙古各大區域,為農戶免費發放優質品種,並推廣以燕麥為主的內蒙古優勢特色作物及為農戶培訓綠色高産栽培技術。“通過合作企業,為農戶提供訂單,以高於20%市場價回收,帶動7300戶種植戶脫貧致富。”徐忠山介紹説。

  從科研成果到銷售至全國的內蒙古特色燕麥農産品,以徐忠山為代表的項目團隊的業務領域也拓展至銷售、運營等領域。

“內蒙古味道”展廳。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2021年,該項目團隊陸續與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銀聯內蒙古分公司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同時也成為了內蒙古當地的雲閃付商城“內蒙古味道”運營商。“主要銷售産品包括自主研發的擁有專利技術的燕麥胚芽米、藜麥胚芽米、亞麻籽油及富硒燕麥粉等産品,以及聯營的伊利、聖牧、恒豐、兆豐、蒙清、金鹿、龍鼎、塞北糧倉、三胖蛋、燕谷坊、塞寶等農牧業龍頭企業的280餘款産品。”徐忠山説,截至2021年底,燕麥項目團隊公司銷售額近千萬元,累計培訓農民7600餘人,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50余次。

  2021年,該項目獲得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金獎。談及收穫,徐忠山感觸頗多,連續參加了四屆大賽,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團隊不斷成長,也吸引更多優秀的博士、碩士共同投身到“雙創”工作中。

  “我們的創業經歷還被寫入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指南(2020版),未來在科研領域將繼續開展燕麥育種、栽培及深加工研究,重點參與種業振興工作,並着手深入開展産品深加工研究,提升産品附加值。”徐忠山説。

編輯: 陳蒙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