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綠色金融的重慶探索

  4月的仙女山,鶯飛草長,萬物競發。仙女山所在的武隆區,是全國少有、重慶市目前唯一同時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雙創”區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5%。

  去年,武隆區打算對仙女山部分區域實施改造,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資金。

  關鍵時刻,綠色金融來幫忙——重慶三峽銀行以當地碳匯收益權作為質押,向武隆方面授信5年期、5000萬元專項貸款,彌補了資金缺口,促成項目最終落地。

  在重慶,像武隆這樣通過綠色金融促進區域高品質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近年來,重慶持續加大綠色金融産品創新,不斷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為金融業拓展了市場。

  以金融為杠桿,激勵企業少排放

  三峽銀行在武隆開展的這筆綠色金融業務,和一般貸款比較有啥不同?

  不同在于抵押物。一般貸款,主要抵押的是不動産,而上述貸款抵押的是碳匯交易的收益權。

  所謂碳匯交易,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

  以碳匯收益權為抵押的綠色金融如何實施?

  三峽銀行這筆業務提供了一個生動的示范:第一步,該行與武隆區政府一道梳理出該區可供開發林業碳匯的林業面積100萬余畝;第二步,結合2016年至2021年以來共計産生林業碳匯量約54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參考當時重慶市碳匯交易市場價格,評估交易規模和價格;第三步,在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動産融資統一登記公示係統對該筆林業碳匯進行質押登記;第四步,發放貸款,重慶首筆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由此誕生。

  和三峽銀行一樣,興業銀行也在渝推出了這樣一款與碳排放相關的綠色金融産品——“碳掛鉤”貸款。簡言之,就是將企業貸款利率與碳排放表現掛鉤,以利率為杠桿,激勵企業在生産經營過程中採用更高效的設備、加強運作維護等手段主動降低碳排放。

  重慶銀行推出了排污權抵押貸款,通過向擁有排污權的企業提供抵押融資服務,不僅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助力生態環境改善,還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讓企業經營者意識到排污權不僅僅是一紙證書,更是一筆珍貴的無形資産。

  在債券市場,重慶的綠色金融産品也有不少,先後推出全國首單“交通類碳中和債”、中西部首單綠色企業債等綠色債券産品。西部地區領先案例則更多,如重慶農商行發行了西部地區首單專用于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專用于發放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貸款,還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西部地區首單“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綠色發展,需要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求取最佳平衡。在促進減少碳排放、污水排放的同時,重慶還通過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支援新能源産業發展等舉措,做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以最具重慶辨識度的産業——汽車産業為例。據測算,汽車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以塑代鋼”,由此成為業界公認的實現汽車輕量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瞄準新賽道,重慶某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打算投建新基地,生産汽車用塑膠流體管路産品及其零部件。不過,汽車塑膠零部件品質要求高,對注塑設備的精度要求也高,這意味著前期投入較大。新項目建設資金,尚有缺口。

  這筆款,到底貸不貸?工商銀行重慶分行很快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支援綠色發展,金融業責無旁貸。”工商銀行重慶分行相關負責人説,他們在把控實質風險前提下,針對技術實力較強、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簡化審查審批環節,創新抵押擔保方式,最大程度支援了這類傳統制造業的轉型需要。

  在支援新能源産業發展上,重慶金融業更是全力以赴。以雲陽縣建全抽水蓄能電站為例。該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9.25億千瓦時,建成後每年可節約發電標準煤量2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萬噸。

  農發行重慶市分行成立工作專班,由行領導挂帥,組建攻堅團隊進行專題研究,迅速制定授信工作方案,開辟綠色通道,為該項目審批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9億元。這是全國金融係統首筆基礎設施基金投放,它還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金融創新模式。下一步,該項目將直接帶動金融機構各類貸款授信約72億元。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還有更多大動作

  2022年8月,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6部委聯合印發《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標誌著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成立。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成立以來,重慶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數字化建設,完善標準體係,牽頭制定全國性行業標準《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業務服務流程指南》,參與《綠色項目庫》等3項全國性行業標準制定,發布或推動“綠色票據評估與管理指引”等十余項地方綠色金融標準;落實資訊披露要求,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完善市場體係,如今已在綠色金融發展的諸多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重慶市諸多金融機構把綠色金融作為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銀金租,截至今年3月末,綠色租賃資産余額171.55億元,佔全部租賃資産比例36.25%。就全市而言,截至2022年末,重慶市綠色貸款余額5227.59億元,同比增長36.0%,余額是2019年初的2.9倍。重慶市綠色債券余額428.27億元,同比增長37.99%,余額是2019年初的3.2倍。

  在風險管理方面,目前在重慶開展環境資訊披露的金融機構中,超過九成機構把發展綠色金融嵌入公司長期戰略規劃,並通過開展環境資訊披露、環境壓力測試,全面增強金融機構管理環境、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截至2022年末,全市綠色貸款不良率0.81%,低于同期全市各項貸款平均不良率0.61個百分點。

  在碳市場定價機制建設方面,重慶碳市場在全國區域碳市場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重慶聯合産權交易所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圍繞碳市場能力建設、川渝CCER項目互挂等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務實推進西部地區碳市場合作共建。截至2022年末,重慶碳交易累計成交額超3.94億元,在全國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中排名前列;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累計超3億元,涉及質押碳逾32萬噸。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發揮綠色金融的力量,重慶還有更大動作。

  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搶抓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契機,按照《總體方案》要求,重慶將圍繞綠色産業發展持續加大綠色金融産品創新。

  就金融服務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而言,按照規劃,到2025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將較2020年分別下降14.5%和15%,綠色新興産業總産值突破8000億元。

  就金融支援城市更新和綠色城市建設而言,重慶出臺了中西部首個綠色建築産業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工作試點方案,明確提出要把建築領域綠色信貸余額比重提升至10%以上。

  就金融支援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而言,重慶將用好氣候投融資政策助企發展,指導金融機構通過實施優惠利率貸款等氣候投融資業務,推動碳排放配額質押融資,豐富企業信貸抵質押手段,用好碳市場,盤活碳資産。

  本報記者 吳剛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1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