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4月12日電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為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實現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重慶大學“油橪而生”團隊研發出的植物絕緣油“小桐子”應運而生。
“小桐子植物絕緣油的研發,不僅在解決我國變壓器絕緣油行業痛點方面具有突出意義,同時還能突破原材料的限制,挖掘新的可能。”小桐子植物絕緣油獲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主賽道全國總決賽金獎,重慶大學“油橪而生”研究團隊負責人沙洲介紹道。

沙洲(右)與團隊成員合影。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談及為何從事該項目的研究,沙洲説,他們想利用所學,推動自己所研究行業的綠色轉型,並聚焦絕緣油性能改善,降低廢棄礦物絕緣油帶來的環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油浸式變壓器的冷卻、絕緣材料,絕緣油在變壓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沙洲稱,相比礦物絕緣油,植物絕緣油具有燃點高、易降解且綠色環保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電力變壓器中。
傳統的絕緣油以礦物油為主要原料,其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安全隱患問題日益加劇。隨着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研發低碳環保且安全可靠的植物絕緣油來替代礦物油,逐漸成為推動變壓器技術綠色、高效發展的重點。
在研發之初,國外已經廣泛使用植物絕緣油來解決礦物油缺陷,但中國只有1%變壓器使用植物絕緣油。
面對困境,沙洲講道,現有的替代性植物絕緣油價格高昂,對相關企業來説成本不可控。另一方面,現今廣泛使用的礦物絕緣油雖然價格較植物絕緣油低廉,但存在資源少、污染大、安全性差三大痛點。於是他們便想探究是否會有一種植物絕緣油能夠解決行業痛點,實現國內相關行業的長期綠色發展。
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中,經過幾番挑選,最後他們將目光聚集到了最具可能性的“小桐子”上。
“當我們了解到‘小桐子’是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生物質資源,且具有較強的耐乾旱瘠薄能力時,便立刻選定將其作為實驗對象。”談起發現“小桐子”後的故事時,沙洲的神情依然透露出了驚喜和興奮。他&&,小桐子廣布於全球熱帶地區,其種子的含油量超過油菜和大豆等油料作物。考慮到相較於我國現有的植物絕緣油,以“小桐子”為原料的植物絕緣油可以通過對“小桐子”資源的開發利用,打破資源受限,不斷對其進行技術攻關,提升其植物絕緣油性能,可避免現有植物絕緣油與人爭糧的情況出現。
於是重慶大學“油橪而生”團隊從2018年起,就以推動變壓器技術綠色高效發展為內在要求,開始着手破解這一難題。
經過三年不斷地研發和論證,從性能、效益等各個方面進行實驗分析,終於,團隊從“小桐子”中提取出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碳環保特點的植物絕緣油。
現如今依託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成員已申請專利7項,發表SCI論文3篇。團隊成立以來,已取得包括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高教主賽道本科生創意組金獎、第六屆“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此外,項目還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雷清泉和雲變電氣總工程師楊宏偉的高度評價,認為項目技術先進,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然而獲得這些成績還遠遠不夠。” 沙洲堅定地説,下一步,團隊將堅持技術攻關與創新,推廣植物絕緣油在現有及新增110kV以下配電變壓器中的大規模應用,並探索植物絕緣油在風電、光伏等新興電力場景中的市場,助推我國植物絕緣油在變壓器行業全産業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