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係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帶”,這份建議請查收

  新華網重慶3月27日電(李華曾 陳雨 鄒穎)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國培專家、西南大學教授郭成&&,根據調查發現,我國有超過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抑鬱、焦慮、社會適應不良、自我意識不健全等,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應廣泛關注、共同參與,才能係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安全帶”。

  郭成介紹,抑鬱是最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之一。抑鬱的核心症狀為情緒低落、悲觀和興趣喪失,同時也表現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損害症狀,有時還會出現睡眠紊亂、食欲不振、頭痛等軀體症狀。

  “初一到高一年級是抑鬱的高發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剛進入青春期,有自己的主見,但父母的管控可能導致他們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發展,容易抑鬱。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升學壓力大,過重的學習壓力也會導致抑鬱。”郭成建議,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多傾聽、多開導,多和孩子溝通。孩子也要注意自我調整,放鬆是應對壓力的最好方式,瑜伽、聽音樂、冥想等都是不錯的放鬆選擇。

  焦慮是青少年的又一常見心理問題,包括過度恐懼或擔憂等症狀,主要通過情緒和身體症狀來表現。“引起焦慮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緊張的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個人的身高和長相等生理原因,來自學業的壓力等。嚴重的焦慮會讓孩子喪失活力,同時增加成年後患抑鬱症的風險。”郭成説。

  孩子經常焦慮如何干預?郭成建議,首先,家長應該改變訓斥、催促、責罵等教育方式,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其次,父母要多陪伴和關心孩子,陪孩子運動、郊游等,也可以請與孩子關係好的同學多陪伴他。然後,給孩子一些學業上的指導,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另外,建議學校多組織課外活動,進行心理疏導,讓孩子充分釋放焦慮。

  自我意識不健全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郭成認為,自我意識不健全的原因在於現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比如,一些孩子本來長得很漂亮,但就是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這就是自我意識不健全的表現。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要培養孩子客觀地、積極地、全面地認知自己,同時要教會孩子自我悅納,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

  還有一種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是社會適應不良。它的主要表現是害怕到陌生的環境中去,比如,不敢參與校園活動,不願意和陌生同學交流等。“社會適應不良的根源在於安全感的缺失。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安全感,和他接近,接納他的情緒或行為,他才會覺得你理解了他,才會向你吐露心聲,你才能夠有辦法去真正幫助他,讓他更好地適應社會。”郭成説。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