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造”電影頻創佳績 背後原因都有哪些

  

  5月23日,第18屆、第1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電影《中國機長》《長津湖》雙雙斬獲優秀故事片等多項大獎,聯合出品電影《中國醫生》獲優秀故事片提名。

  近年來,在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多項電影大獎評選中,一批帶有“重慶造”標簽的影片頻頻獲獎。佳績背後,重慶電影人有著怎樣的探索?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連續獲獎

  彰顯重慶電影力量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政府最高獎,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並組織評選及頒獎。第18屆、第1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分設優秀故事片、優秀農村題材影片、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等獎項。

  以“奮楫揚帆正當時”為主題,本次評選匯聚了4年來有思想深度、藝術高度、受觀眾喜愛的中國電影佳作,集中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電影創作成就。

  此次連續兩屆華表獎評選中,“重慶造”影片斬獲頗豐。其中,《中國機長》獲第1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長津湖》獲第1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電影音樂獎3項大獎;《中國醫生》獲第1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提名。

  “在連續兩屆評獎中成績亮眼,彰顯出重慶電影力量。”重慶電影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3部重慶參與聯合出品的影片,在弘揚主旋律、具有較強感染力以及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等方面表現不俗,反映了近年來重慶電影創作打響“重慶造”招牌,提升重慶電影藝術水準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佳作頻現

  重慶電影勢頭正盛

  事實上,包括在本次華表獎評選中表現不俗的3部佳作在內,重慶電影集團近年來策劃推出了一批緊貼時代脈搏、感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心聲的新主流題材影片,不僅斬獲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五個一工程獎、金天使獎、天壇獎等多項電影大獎,不斷刷新票房佳績,更締造了諸多重慶城市行銷經典案例,收獲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業內人士表示,主流佳作頻現,彰顯重慶電影發展勢頭正盛。

  其中,《中國機長》改編自重慶籍機長劉傳健率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該片不但在渝取景拍攝,還在解放碑舉辦了“重慶光榮 中國驕傲”電影《中國機長》禮讚楷模致敬英雄特別活動;電影《中國醫生》專程在渝舉辦了盛大首映禮,主創親臨重慶致敬“戰疫英雄”;更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巨制《長津湖》係列,以近百億票房刷新中國影史,成為新時代國産電影標桿。

  回溯過去,“重慶造”影片碩果累累:在渝取景拍攝的“打拐”題材電影《失孤》,曾獲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和優秀男演員兩項大獎;以“時代楷模”、重慶市江北區人民調解員馬善祥為原型的電影《幸福馬上來》,院線票房、網絡播放雙雙破億,被譽為“主流電影新標桿”;以重慶忠縣抗美援朝老兵古臣坤、軍嫂何光英的真實事跡為原型的電影《99萬次擁抱》,獲重慶市第16屆“五個一工程”獎;以重慶綦江紅軍將領王良事跡為原型的電影《王良軍長》,被央視《新聞聯播》重點報道;以《紅岩》中許雲峰的重要原型羅世文烈士事跡改編的電影《地火》,首播收視率居全國上星頻道同時段第一位……

  堅持探索

  參與“新主流”電影制作

  顯而易見,重慶參與出品的多部主旋律電影正在全國持續發力,以重慶電影集團為代表的重慶影視企業也在中國電影行業中愈發具有參與感。“良好的發展局面,與我們近年來多措並舉的持續探索密不可分,我們有底氣也有信心,唱響中國電影的主旋律。”重慶電影集團相關負責人説。

  該負責人表示,在參與主旋律電影制作過程中,重慶電影集團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以斬獲28億元票房的《中國機長》為例,在參與該片宣發過程中,集團意識到電影市場已進入‘新主流’大片時代。不同于過去的主旋律作品,以《中國機長》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以小人物折射大主題,不僅能更好地反映宏大敘事主題,還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此後,重慶電影集團加快了在“新主流”大片領域布局的步伐,于是就有了《長津湖》這一項目。“這是一段意義重大的歷史,能讓今天的觀眾更懂得和平的來之不易。集團認定該片一定是又一部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作品,于是以聯合出品方身份參與其中,即使後來定檔日期多次更改也沒有退出。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該負責人説。

  期待突破

  進一步擦亮“重慶造”電影招牌

  華表獎評選再次斬獲頗豐,進一步堅定了重慶電影集團孜孜探索圍繞唱響主旋律走電影創作之路。據了解,2023年,重慶電影集團將推出以“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及下莊人事跡為原型,創作拍攝的新片《開山人》。該片目前已完成制作工作,即將登陸全國院線公映。

  當然,還必須看到的是,在“新主流”大片時代,盡管已搶佔先機,但重慶電影人依然面臨重重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下一步,重慶電影人該如何尋求突破,進一步擦亮“重慶造”電影招牌?

  “注重對電影題材的挖掘非常重要。”重慶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丁鐘以主旋律大片《我和我的祖國》為例,表示“該片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生動地連接了小人物與大時代。重慶電影人在挖掘故事時,也不能浮于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其人性的閃光點,更加立體地展現人物故事。”

  好劇本是産生好電影的基礎。本土編劇張馳建議,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辦展辦賽,為重慶本土創作人才提供更多平臺,統一規劃,推動影視創作人才成長,進而推出更多精彩的劇本,講好重慶故事。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好題材、好劇本基礎上制作的好作品,還需要好的宣發支援才能更好地贏得市場。”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表示,在整體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以重慶電影集團為代表的重慶本土電影企業不妨加大與國內頭部影業公司的合作,“除了加大跟投力度之外,還可積極參與更多主旋律電影的宣發工作,積累宣發經驗,進而擴大重慶本土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影響力,讓更多重慶本土電影人才接觸到行業頭部資源,轉化為自己經驗,形成集聚效應,‘重慶造’電影的未來一定值得期待。”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64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