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2個字,貫穿百年征程,揭示歷史真諦,照亮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天空。
挑糧的小道,八角樓的燈光,黃洋界的炮聲……撫今追昔,一個個銘刻在歷史上的印記,愈發熠熠生輝,震撼人心、砥礪前行。
當年蘇區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已成歷史記憶,但偉大的蘇區精神仍然閃爍著新的時代光芒。
80多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工農紅軍取得長徵的光輝勝利,用生命和熱血鑄就了偉大長徵精神。
寶塔山熠熠生輝,延河水奔騰不息。如今,延安精神依然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著豐厚滋養。
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精神之力提升行動自覺,牢牢擰成一股繩,在新征程上風雨無阻向前進!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如今,人們時時唱響這首歌曲,禮讚英雄、懷念英雄。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兵團精神猶如大漠中的胡楊屹立不倒。
從城市社區到偏遠山鄉,多少人執著堅守、默默奉獻,用自己的光與熱溫暖別人,賡續著永不褪色的雷鋒精神。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種精神,不僅使一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影響和感動了幾代人。
歲月更疊,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慶人手中傳遞、擎起。
“兩彈一星”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兩彈一星”的成功是集體奮鬥成就的偉業。
深圳市委大院門口有一座著名的“拓荒牛”雕塑,低頭拱背、奮力向前,象徵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
與中國女排並列出現最多的是一種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女排精神: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
歷經時間淬煉,抗洪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鼓舞和激勵我們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那一年,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萬眾一心。非典已經遠去,但中國人守望相助的情懷從未改變。
偉大的精神力量,在每一個人的手中鑄造,又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傳遞,挺立起一個偉大的中國。
這些忠誠和擔當,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太精神,不斷書寫著建設航太強國的新篇章。
無論何時,勞模精神永不褪色,正如網民所説,“每一位勞模都是一座精神豐碑”。
億萬勞動者用勤勞與智慧,讓這個國家從一窮二白走向民族復興。在長期的實踐中,也培育形成了勞動精神。
磨礪技藝、不懈努力,就能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書寫不凡的人生精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充沛動力。
一代代科學家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憑借精湛的學術造詣和寬廣的科學視野,創造出了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業績。
向無數個挺身而出、衝鋒陷陣、默默無聞的平凡英雄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今天,這種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的寶貴財富,激勵人們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接續奮鬥。
在探索中反思,在絕境中奮起,在挑戰中開拓。遵義會議鑄就的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這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
他們以感天動地的英雄人生,展示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正義凜然的英雄氣概,譜寫了彪炳史冊的紅岩精神。
黨的事業發展永無止境,“趕考”永遠在路上。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中國共産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始終如一。
“在照金精神激勵下,如今的照金,真的是‘日照錦衣,遍地似金’”,網民在社交平臺上的留言,深情講述著照金發生的巨大變化。
抗聯將士用鮮血染紅了東北大地,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鑄就出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鼓舞和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接續奮鬥。
烽火歲月中鑄就的南泥灣精神,深刻詮釋著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下的軍民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硝煙彌漫中,一個個有名或者無名的英雄,用熱血和生命刻畫出中國人民不屈的民族魂,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
烽火歲月,大別山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大別山精神。
沂蒙人民用“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大愛情懷,毀家紓難,支援革命,鑄就了彌足珍貴的沂蒙精神。
時空更疊,精神永恒。每次走進革命老區,重溫一段段崢嶸歲月,我們都會被老區人民的堅韌和自強震撼,受到老區精神的洗禮。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張思德精神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紅旗渠裏流淌的是精神,精神之渠永不斷流”,正如網民所説,歲月可以風化堅硬的太行山石,唯有精神不可隨風而去。
從荒原到糧倉,從令人望而卻步到如今的欣欣向榮,這裏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默默堅守、默默耕耘。
弘揚塞罕壩精神,擦亮綠色發展底色,人人出力、久久為功,我們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幸福家園。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由汗水、鮮血甚至生命凝聚而成的“兩路”精神,成為屹立在雪域高原上的不朽豐碑。
進入西藏只是第一步,如何生存才更為艱難。駐藏官兵幹部扎根邊疆,立足高原,“向荒野進軍、向土地要糧、向沙灘要菜”。
一代代交大人在一片荒涼的黃土地上甘于寂寞、樂于奉獻,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布局調整的成功范例,並孕育和形成了西遷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個響亮的口號,一種永不褪色的精神,正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徵途上闊步前進!
任何成功都絕非偶然。改革開放之所以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推動了人的解放,激發出人的幹勁。
這條橫亙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極大緩解了“進藏難”問題,成為西藏改革開放和跨越式發展的“引擎”。
前進路上,發揚“三牛”精神,鼓足“牛勁”,充滿“牛氣”,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堅毅前行,新時代的中國一定更“牛”!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市場經濟中的關鍵和特殊人才。市場活力來自于企業,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今天,“嫦娥”奔月、“天問”赴火……中國航太夢想的種子在星際間不斷播撒,探月精神的“詩與遠方”接續傳承。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發展歷程,閃耀著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越來越多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貨幣流,給地區經濟注入活力;逐漸加深的友誼,更加廣泛的共同利益,給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