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醫附屬口腔醫院:擦亮民生服務品牌 打造有溫度的人文醫院

  前言:公立醫院如何推進有特色的文化建設?如何打造有溫度的人文醫院?“醫以濟世、文以化人”——重慶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典型案例尋訪展示活動已啟動,本期對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黨委書記張代敏分享該院的文化建設經驗,暢談特色文化建設新路徑。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黨委書記張代敏

  問:醫院文化在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在推進文化建設方面,有哪些創新的做法?

  張代敏:近年來,醫院聚焦文化建設,不斷探索文化建設方面的新路徑,推動主流文化的傳播及院史文化的傳承。

  在傳播主流文化方面,醫院創新實施了“領導班子研學-黨員幹部深學-師生職工常學”三級學習制度和“隨機抽查+定期普查+補學自查”全覆蓋督學機制,有效提升了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理論學習水平,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探索建立了“互聯網+醫院思政工作”新模式,積極搭建“智慧黨建系統”“思政雲課堂”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大力宣傳主流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沉浸式研學項目,深度挖掘紅色資源,以“專家‘情景式講’+職工‘體驗式學’”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助力主流文化既“活”又“火”,更加深入人心。

  在傳承院史文化方面,醫院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豐富文化意蘊。一是通過“七個一”,即“深入挖掘一整套院史文化資料、建設一個院史館、製作一部口述院史紀錄片、推出一系列老專家人物專訪、邀請一批老專家講學、開展一輪輪新進職工院史教育、修建一條文化長廊”等方式,把員工的個人發展和醫院發展緊密關聯,推動醫院文化薪火相傳、溫熱不斷;二是創新院史文化傳播載體,通過策劃開展“觀十年巨變 展盛世中華”“網絡教育優秀作品”等主題攝影、視頻作品展,帶動師生職工運用新技術、新話語創作融媒體文化作品,為院史文化建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問:醫療質量和安全是公立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醫院發展的生命線。醫院如何將質量文化融入醫院文化?

  張代敏:近年來,醫院不斷強化質量文化建設,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形成“醫療質量人人參與”“醫療質量優先”的文化氛圍。

  一方面,深入推進醫療質量文化建設,通過常態化開展“四選一優”活動,即“醫院管理工具運用案例(PDCA案例)評選、醫療質量安全優秀科室和個人評選、醫德醫風年度人物評選、護理優秀團隊和個人評選及臨床病例評優”,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助力質量提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及標準意識,培厚全員關注、全員參與的醫療質量安全理念與文化;另一方面,持續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和改善,採取“線上HIS系統數據篩查+線下抽查”模式嚴格醫療技術准入權限監管,加快健全“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鼓勵機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嚴密完善的醫院質量與安全重點工作及質量管理體系。同時,醫院緊貼口腔醫療行業發展方向,全力推進顳下頜關節門診、鼾症專科門診、腫瘤專科門診、全口義齒門診、正頜專科門診五大多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原始源頭創新和學科群協同發展,推動醫院醫療質量整體提升,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口腔就醫需求。

  問:醫院始終致力於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打造有溫度的人文醫院,醫院如何通過人文建設改善患者服務體驗?

  張代敏:醫院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打造特色民生服務品牌,建設有溫度的人文醫院。

  一是讓服務更“可及”。深化醫聯體品牌,牽頭組建重慶市口腔專科聯盟,成員單位覆蓋重慶市各區縣及西南、西北各省市,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有利於患者獲得更為便利可及的口腔服務。此外醫院還採用“互聯網+醫療”模式推進遠程醫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再分配,推動基本醫療公平可及;二是讓服務更“暖心”。擦亮志願服務品牌,以黨支部為單位,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39支,持續深入社區、鄉村、學校開展“醫路橘燈”“愛在口腔·逐夢前行”義診、口腔宣教等公益服務,讓高質量的口腔服務下沉至基層,惠及更多群眾。三是讓服務更“走實”。塑造牙牙科普品牌,設計專屬卡通形象“牙寶”,配合醫生錄製“口腔健康小講堂”“齒言齒語”等口腔科普系列短視頻,獲國家級、市級健康科普作品大賽獎項20余項;組織青年醫護配合主流媒體完成“健康真相知多少”等科普專題,錄製口腔科普電視節目,以接地氣、有溫度的健康科普幫助群眾樹立口腔保健意識、養成健康口腔習慣。(劉志歡 翁小荔)

 

編輯: 許小藝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48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