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十黑”産業做起來 村民荷包鼓起來

  初夏時節,巴南區姜家鎮水源村,20余名村民正忙著在高標準農田裏栽秧。

  “今年村裏要擴大黑米、黑苞谷、黑豆等‘黑五谷’的種植面積,增加收入。”田壟上,水源村黨委副書記包有原展望著今年的收入,“去年村集體增收11萬元,今年應該只多不少。”

  在姜家鎮水源村、河面壩村、平原村和蔡家寺村,黑苞谷、黑米、黑豆、紫薯、黑花生被稱為“黑五谷”,黑雞、黑鴨、黑豬、黑鵝、黑山羊被稱為“黑五牧”,共同組成“十黑”産業,已經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能把‘十黑’産業做起來,要感謝蔡家寺村帶著我們抱團發展。”包有原説。

  發展“黑産業”年入1300多萬元

  在姜家鎮,最早發展“黑産業”的並不是蔡家寺村。

  “我們才是全鎮最早種植黑苞谷的,可惜沒搞好,大家就放棄了。”包有原介紹,水源村有良好的農耕條件,2011年成為全鎮黑苞谷試點種植村,“可能是種植技術等方面的問題,種出的黑苞谷幹癟癟的,賣不出去,試點就失敗了。”

  然而,姜家鎮與黑苞谷的緣分並未就此終結。

  “2015年,蔡家寺村被評定為市級貧困村,在選擇産業時我們盯上了黑苞谷。”蔡家寺村黨委書記徐波介紹,在實地調研、汲取多地種植黑苞谷經驗的基礎上,再加上專家指導,蔡家寺村初次試種500畝黑苞谷獲得成功,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為村民帶來了不錯收益。

  “從此,蔡家寺村就在發展‘黑産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徐波告訴記者,近年來,蔡家寺村從種植黑苞谷發展到種植“黑五谷”、養殖“黑五牧”,2022年“十黑”産業給全村帶來了1300多萬元的收入。

  跨村聯建助力産業發展

  看著蔡家寺村將“黑産業”做得有聲有色,水源村的村幹部和村民羨慕不已。

  “我們村水源、耕地條件都比蔡家寺村好,沒理由搞不好‘黑産業’。”2022年恰逢水源村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有原等村幹部再次盯上了“黑産業”。

  不過,要讓經歷過黑苞谷種植失敗的村民再次發展“黑産業”,並不容易。

  “如果這次又搞不好怎麼辦?”村民魏良全的話説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不過,看著蔡家寺村村民靠著“黑産業”日子越過越好,水源村許多村民又心動了。

  于是,包有原等村幹部找到徐波,表示水源村想搭“黑産業”快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我們想擴大産業規模,正愁缺良田,兩個村是一拍即合。”對于水源村跨村聯建,將水源村5000畝高標準農田作為“黑五谷”種植基地的發展提議,蔡家寺村不僅完全讚成,還同水源村簽訂了無條件收購協議,並安排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到水源村手把手教授村民種植技術。

  “有了蔡家寺村的幫助,‘黑産業’在我們村穩步發展。”包有原介紹,去年全村村民總收入增加近70萬元,村集體向村民發放的務工費合計約68萬元。

  優勢互補破解産業發展“小而散”

  隨後,蔡家寺村又盯上了同樣毗鄰的河面壩村和平原村,將它們也納入了跨村聯建范疇並實施差異化發展。

  “我們産業發展起來了,就應該帶動周邊村子一起發展。”徐波介紹,巴南區已全面啟動實施“黨建引領·百村振興”行動,通過“村村聯”“村企聯”“村機關聯”“村校聯”等模式,合力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初夏,河面壩村的千畝油菜基地已進入採收期。“油菜採收後,會送去蔡家寺村進行深加工。這些耕地會有新的用途。”河面壩村黨委書記鐘仕高介紹,作為“黑産業”的種子培育、試驗基地,村裏許多田地都會在收成一季的基礎上,用作試種“黑産業”新品種、培育更加適合姜家鎮區域種植的農作物。

  在交通基礎設施較好的平原村,則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中小學勞動社會實踐等,發展“黑産業”特色社會實踐課程,布局打造研學體驗、教育基地。

  “我們村正在打造‘庭院經濟’,與蔡家寺村一起將黑産業的産品做成花籃等文創産品。”平原村黨委書記楊福梅介紹,蔡家寺村還請了花匠、美術學院的教授等到平原村為村民上插花課。

  數據顯示,2022年,姜家鎮4個聯建村300名群眾實現每人平均務工增收4000元,智慧雞舍養殖每戶增收6000元。

  姜家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跨村聯建推動了村與村之間的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有效破解了各村産業發展“小而散”的問題,加快了特色農産品全産業鏈發展。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6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