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就創周”:川渝合力讓就業創業更有底氣

  4月12日,以“唱好新時代發展雙城記 建設高品質就業先行區”為主題的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創業活動周(簡稱成渝“就創周”)圓滿閉幕。

  成渝“就創周”期間,舉行“會、展、賽、論、訓”活動共計30項,超50位來自川渝、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區就業領域的知名學者、企業家代表,分別在就業創業主題演講、協同發展峰會等活動中分享獨到經驗、交流精彩觀點。

  此外,川渝兩地人力社保部門還簽署了《建設高品質充分就業先行區協議》,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強政策對接、標準銜接、服務連結。

  至此,成渝“就創周”已連續舉辦三屆,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個重要品牌活動——川渝合力,讓就業創業更有底氣。

  吸引力增強

  資源共用機制協同,成渝城市群就業形勢較好流入佔比上升

  經歷三年多的建設推動,川渝兩地就業創業協同發展成效如何?帶著這一問題,重慶日報記者在成渝“就創周”上尋找答案。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川渝就業創業群體跨區域流動更頻繁。”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説,兩地便捷的“雙城交通圈”,縮短了城市空間距離;兩地就業創業協同和深度融合,增加了兩地勞動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機會,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擇業選擇。

  智聯招聘CEO郭盛有相同觀點。他認為,成渝城市群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郭盛在本屆成渝“就創周”就業創業主題演講環節分享了一組來自智聯招聘的數據——2022年,成渝地區在大學生就業意向城市中佔比10.68%,意向流入重慶的勞動力中,來自成都的人數佔比較高,其次是深圳、北京、西安、廣州;意向流出重慶的勞動力中,前往成都的人數佔比較高,其次有深圳、北京、上海、廣州。

  “從這些數據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形勢較好,流入佔比上升,吸引力不斷增強。”郭盛説。

  據了解,三年來,川渝人社部門精準推送崗位300余萬個,共建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庫,交換實名資訊20.7萬條,辦理“川渝通辦”就業領域事項13.2萬件。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就業創業服務體係更趨協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説,比如,重慶人社部門聯合四川省總工會舉辦“川渝送崗”就業服務活動,集中幫扶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勞動者就業創業。又如,雙方持續共用崗位需求資訊、共建就業專家智庫、共辦各類賽事活動,職業介紹、失業登記、就業登記等服務實現“跨省通辦”。

  與此同時,就業創業合作機制更加完善。“我們取消了創業擔保貸款、職業技能培訓、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的省市戶籍限制,實現失業保險參保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説,此外還通過定期對接工作、定期互訪交流、定期實地調研,堅持專班推進、閉環落實,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堅實保障。

  如今,兩地就業創業人力資源市場配置也更加高效。據介紹,重慶已經向四川籍高校畢業生等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77萬元,落實社保補貼等政策資金1025萬元。

  合作促發展

  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兩地就業創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成渝“就創周”是川渝人社合作的重點品牌。三年來,川渝兩地人社部門聯袂搭臺,“就創周”影響力逐年擴大。

  “十四五”就業合作等3項協議,聯合實施川渝就業政策協同等10項計劃……每一屆“就創周”開幕式上的“重頭戲”都是川渝人社部門簽署合作協議,清晰規劃出兩地合作的“路線圖”和“目的地”。

  今年,也不例外。

  4月11日,在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創業活動周開幕式上,川渝兩地人力部門再次簽署“重磅”協議——《建設高品質充分就業先行區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協議》圍繞建設高品質充分就業先行區,明確提出了川渝兩地將在人社領域開展的‘十大專項行動’具體內容。”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黎勇説,雙方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努力爭取更多突破性進展、打造更多標誌性成果,為全國人社區域協作提供更多“川渝方案”。

  打造高品質充分就業區縣、社區(村),激發全社會就業創業活力,多措並舉擴大就業容量,持續提升就業品質,不斷優化就業結構……《協議》中提出的每一項合作內容,都將為川渝兩地勞動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機遇。

  正如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曉博所言,隨著協議的落地實施,川渝兩地人社政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便利化水準將進一步提高,生活的便利度、舒適度將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將進一步增強。

  就業創業,離不開兩地人社部門的聯手合作,也離不開人社部門與重點企業的共同謀劃、同步發力。

  今年,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還與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奇安信集團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全方位業務合作,在就業創業、農民工服務、社保服務、“智慧人社”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提供全面、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促進網絡信息安全與人社合作的融合創新。

  這些合作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利雙贏,標誌著川渝兩地就業創業發展又向前邁進堅實的一步。

  供需均旺盛

  搶抓雙城機遇,努力開創就業新局面

  成渝“就創周”開幕式上發布的2023年度川渝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就業崗位需求,引起了記者注意:今年,川渝兩地合計發布崗位需求總數為406.8萬人,其中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為制造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需求分別為168.4萬人、51.6萬人、31.2萬人。

  “川渝兩地的優勢行業,釋放大量崗位,就業引領作用凸顯,就業機會持續增加。”郭盛説,提供崗位最多的三大行業,同樣也是求職人數最多的行業,整體供需結構較為均衡。

  郭盛所提到的勞動力市場“供需關係”,在招聘會上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作為成渝“就創周”分會場活動之一,川渝聯合招聘會于4月11日在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舉行。現場,150多家企業帶來2800多個崗位,涉及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金融服務、文化産業等領域。

  本次活動除在江北設分會場外,還在重慶渝北、四川達州分會場同步舉行現場招聘。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招聘就業供需兩旺。據統計,短短半天時間,僅江北分會場,就累計吸引2.3萬余人次的求職者,初步達成求職意向6000余人次。

  重慶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鄒渝作為演講嘉賓參加了本屆成渝“就創周”,他認為,應該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享受新發展成果;把握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培養新就業形態。此外,還應用好新技術,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水準。

  鄒渝的建議也正是川渝兩地人社部門攜手努力的方向——

  本屆成渝“就創周”上舉辦了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指導模擬大賽決賽、就業創業演講比賽、川渝數字經濟創業創新高峰論壇……“會、展、賽、論”30場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川渝兩地就業工作交流、就業崗位推薦、創業指導服務等係列工作,推動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充分就業。

  展望新未來

  持續構建高效協同合作機制,提升兩地群眾獲得感

  參加本屆成渝“就創周”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來自川渝、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川渝兩地就業前景將更為廣闊。

  新時代新征程,展望新未來。川渝兩地人社部門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實現高品質充分就業,助力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發展?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川渝人社部門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協同互動,促進兩地就業創業要素順暢流動和融合發展。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共商共建就業影響評估機制,促進川渝兩地就業政策協同,調整優化階段性減負穩崗政策,突出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支援,共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合理優化就業結構。配合經濟部門共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培育制造業就業增長點。指導制造業企業履行用工主體責任和吸納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的社會責任,改善勞動條件,拓展勞動者職業發展空間,增強崗位吸引力。

  積極健全服務體係。全面落實川渝兩地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參保地、就業地均可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的制度。聯合舉辦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平臺。共建川渝兩地全維度就業數據池、資訊倉,積極開發數字應用場景,精準匹配就業、創業、培訓等資訊。

  穩步提升保障水準。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推動川渝兩地勞動者社會保險應保盡保。貫徹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推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優化兩地社保關係轉移接續工作機制,強化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推動社保關係轉移接續“網上辦、加速辦”。

  “川渝兩地必將著力提升兩地群眾獲得感,持續構建高效協同合作機制,攜手共創高品質充分就業先行區,更好服務國家區域發展大局,更好促進共同富裕。”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黃喬 實習生 張穎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52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