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多個區縣實施人工增雨 中心城區本輪高溫天氣終結

8月30日零點52分,渝北區使用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我們已經準備好,經度106°36′31〃,緯度29°45′41〃,請求作業!”8月30日零點52分,渝北區雙鳳橋街道臨時人工增雨作業點,作業指揮長王鈞立向空管部門申請增雨作業。

  “1分鐘內完成作業。”空管部門批復了申請。

  “開始作業!”王鈞立立即下達指令,炮手王鋒按下了發射鍵。

  不僅渝北區,從8月29日晚開始,巴南、北碚等區縣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增雨作業。隨後,中心城區大規模降雨降溫,本輪高溫天氣終結。

  發射火箭彈後20分鐘降雨

  8月29日晚10點30分,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雙鳳橋街道臨時人工增雨作業點,只見軍綠色的增雨防雹火箭發射架已放置于臨時作業區。

  記者注意到,這個火箭發射架有6枚火箭彈。“火箭彈的發射路徑一定要在安全空曠、周圍沒有高大建築的區域。”王鋒向記者展示了一枚1.5米長的火箭彈,有3斤重。“一枚火箭彈發射後,最高能到達3000米高空,可覆蓋2到8平方公里的區域,裏面的碘化銀能催化雲團盡快降水。”渝北區氣象局局長方德賢説。

  8月29日晚11點20分,方德賢打開手機查看雷達雲圖,“現在雲團已到大足區,很快就會到渝北區了。”隨後,作業指揮長王鈞立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渝北區上空航線較多,等待空域的時間也相對較長。”方德賢解釋。

  挂實彈、調試設備、安全檢查、撕開保險……整個過程炮手有條不紊。

  8月30日零點52分,空管指令傳來:允許作業!

  王鈞立下達指令,王鋒在1分鐘內將6枚火箭彈以65度仰角向雲團發射。

  響聲轟隆,騰起一陣煙霧。

  約20分鐘後,雨點從空中落下。

  高性能增雨飛機馳援重慶

  “以往重慶主要依靠高炮、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為支援重慶抗旱,今年中國氣象局調派了高性能增雨作業飛機馳援重慶。”重慶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副主任張逸軒説,這一次作業地空聯合出擊,把催雨劑播撒到更大面積的雲體中。

  飛機如何進行作業?張逸軒介紹,機身左右兩側挂載焰彈播撒設備,中部左右兩側挂載焰條播撒設備,增雨作業時,飛機將主要依靠這兩種設備釋放催雨劑。

  據了解,本次馳援重慶的機型是新舟60高性能飛機。該機加裝了大氣探測子係統、催化作業子係統、空地資訊子係統和任務整合子係統,能實現人工增雨、消雨、氣象探測及空地通信等功能。該機來渝後,多次執行人工增雨作業。僅8月25日一天,重慶就開展了飛機增雨作業兩架次,飛行時間8小時,燃燒煙條40根。

8月29日,在市氣象局指揮中心,氣象專家正在對增雨條件進行實時研判。

  人工增雨需要一定條件

  此前連晴高溫天氣讓市民感到不適,也有市民質疑為何不早點進行人工增雨?

  對此,張逸軒解釋,人工增雨只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能開展:一是作業區雲的厚度至少要2至3公里,雲的面積達到幾十平方公里;二是有充足的水汽輸送;三是有一定的上升氣流。

  一般來説,厚度太薄和面積太小的雲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小雲滴,而雲底太高則會導致雨滴還未降落到地面就在空中蒸發了。

  張逸軒表示,夏季本地産生的對流雲團尺度較小,生消迅速,作業機會稍縱即逝。只有監測到有利條件後,抓住人工增雨條件有利窗口期,在雲係消散前開展作業,才能促使雲團發展,盡可能多地産生降水。

  “目前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看到渝東北的萬州、雲陽等地,雲體發展非常旺盛,渝西地區還是以比較薄的高雲為主,很難産生降水。但雲體的走勢瞬息萬變,一定要隨時監測,尤其是幹旱持續較長的區域。”8月29日下午6點,在市氣象局指揮中心,張逸軒緊盯著大螢幕,時刻關注著雲體的走勢。

  8月以來,隨著高溫幹旱天氣持續,我市各地作業點陸續開展了值守,等待作業條件伺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據統計,全市有34個區縣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318次,在26個區縣開展飛機增雨作業4架次,飛行15小時。

  如何判斷作業條件?張逸軒説,現在主要是通過衛星和雷達等探測設備來監視雲體的變化,工作人員監視到作業條件後及時通知地面作業人員,作業人員也可通過相應手段反饋資訊給指揮中心。

  除了人工增雨,防雹也是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目的之一。張逸軒稱,強對流天氣是變幻莫測的,冰雹天氣也很難預測,為防止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經濟作物造成損害,要根據農業需求適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主要使用雷達等手段密切監測冰雹雲,在冰雹徹底形成前發射高炮彈等,以減輕或消除冰雹危害。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5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