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奮進新時代 重慶新答卷”|“就在山城”以“茶”為夢
2022年08月26日 10:05 來源: 新華網

 

  從學習冷門專業茶學,到成為《中國茶葉年鑒》編輯,再到創業開公司傳播茶文化……在與茶打交道的十多年時間裏,茶儼然成為舒小紅生命中不可割捨的部分,是她情懷之所繫,也是她謀生之所愛。在以茶創業謀生的這條路上,有人退縮,有人放棄,而她始終一往無前。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2005年,舒小紅考上華中農業大學,被調配到從未聽説過的茶學專業。當時,茶學專業僅有30個學生,由於對冷門專業就業前景的不看好,很多同學從入學便早早準備跨專業考研或者出國。但舒小紅卻在學習專業的過程中,慢慢愛上了茶學,每天都在學校的茶廠裏泡着。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大學畢業後,舒小紅跟隨大流成為“北漂”中的一員,在《中國茶葉年鑒》擔任編輯工作。這份工作讓她有機會接觸茶葉權威專家,探訪各大茶區,了解茶葉歷史和文化。經過時間的積累,舒小紅髮現傳播茶文化前景可觀,從而有了回鄉創業的想法。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開篇寫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可見西南地區産茶史悠久。但舒小紅在實地考察後發現,重慶的茶文化傳播機構相對欠缺,茶文化傳播市場潛力較大,這堅定了她回重慶以“茶”創業的決心。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2012年是舒小紅從茶學進入茶文化傳播行業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她結束“北漂”,回到家鄉重慶創業。但由於資金短缺,宣傳渠道欠缺,以及當時重慶茶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等原因,茶文化傳播市場很難打開,舒小紅的創業之路很快遇到了瓶頸,當時的合夥人也選擇離開。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在創業受阻之際,舒小紅了解到重慶的創業扶持政策。近年來,重慶市不斷優化創業環境,深入打造“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創業服務品牌,營造良好的創業營商環境,為創業者提供了很多幫助。舒小紅通過就業部門申請獲得了項目資金支持、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同時她還通過政府部門舉辦的創業大賽收穫了新的合作夥伴。這讓剛剛北漂歸渝的創業者舒小紅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和歸屬感。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泡茶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遍就能泡出香氣;創業亦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些年來,舒小紅始終堅守着那份心底的熱愛,在艱難的日子裏也從未想過放棄。經過十年的創業耕耘,舒小紅在重慶龍頭寺、大學城、巴南發展起三個茶文化培訓校區,在沙坪壩、梁平、江津等區縣有多家門店。而她個人也在茶的世界裏收穫頗豐,被授予重慶市級首席茶藝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及重慶唯一的中華茶文化傳播優秀工作者。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這十年,是舒小紅以“茶”為夢的十年,也是重慶茶文化氛圍越發濃厚的十年。舒小紅説,創業那年重慶專門喝茶的門店很少,人們提到茶館總容易想起麻將等娛樂生活。而如今的重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時間與茶作伴,舒小紅的培訓機構裏,每天都有人來學習茶藝,這些年有三萬多人在這裡開啟了茶藝生活。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文 李海嵐

  在家鄉重慶,舒小紅還致力於把茶文化帶到學校、社區、鄉村,讓不同受眾有了接觸茶藝的機會,感受到茶的韻味,了解到重慶的茶文化。她還在高鐵上開設了高鐵移動茶社,讓更多人在匆忙的人生旅程裏,能夠靜下心來,聽一聽茶藝講座,喝上一杯清茶。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文 李海嵐

  每年茶葉生産季節,舒小紅會和團隊一起深入茶鄉,指導茶農工藝改進,提高茶葉品質和銷量,帶動茶農致富。同時還與重慶人社部門合作開展就業困難人員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舒小紅説,通過團隊的茶藝技能培訓,累計有500多名學員成功開上了自己的茶店。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文 李海嵐

  近些年來,舒小紅尤其注重産品創新。她和團隊研發了一款巴國貢芽,借助高溫殺青方式,彌補了重慶本土綠茶香氣不足的缺陷,使茶葉變得更加清香悠長。她還同茶文化專家和重慶考古研究所專家,發掘重慶茶文化歷史資源,恢復編創重慶本土巴國貢茶茶禮,並申請非物質文化保護。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文 李海嵐

 

  當前,熱播劇《夢華錄》將宋代點茶文化重新帶進大眾視野。在舒小紅看來,劇中描繪的點茶、鬥茶場景只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小部分。而她接下來想做的事情,是將更多的中國茶文化帶給大眾,讓更多人知曉多元的飲茶方式,讓更多人喜歡上這杯健康的東方飲品,讓外地人來重慶除了想到火鍋小面,還能想起重慶的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文 李海嵐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888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