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擴大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
試點擴大到這些地方
在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陜西、寧夏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
試點地區這樣辦理婚姻登記
雙方均非本地戶籍的婚姻登記當事人可以憑一方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在居住證發放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婚姻登記,或者自行選擇在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辦理婚姻登記。
試點期
自批復之日(2023年5月12日)起2年。
微評論
結婚登記“跨省通辦”
減輕“幸福的負擔”
按照現行《婚姻登記條例》規定,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如果雙方均是外地戶口,辦理婚姻登記還需返回原籍,既浪費時間和金錢,又飽受來回奔波之苦。結婚登記“跨省通辦”契合了新時代需求,新人們就近便可以“扯證”,減輕了“幸福的負擔”,這項惠民舉措在試點的基礎上,應當全面推廣。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4.93億人處於“人戶分離”的狀態。統計數字顯示,流動人口中15歲至35歲的人員,佔總量的70%以上。這些人員多為外出打工就業、經商辦企業、求學參軍人員等,可以説,適婚人員佔有絕對大的比例。這麼多“人戶分離”的流動人口,結婚登記回戶籍所在地辦理,將是一個龐大的遷徙人群,來回折騰可謂費錢、費時、費力。這種現狀,結婚登記的新人們不僅疲於奔波,給雙方增加了不少的經濟等負擔,也嚴重浪費了各種社會資源。
現行婚姻登記制度已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試點結婚登記“跨省通辦”,具有時代需求的迫切性。如今是大數據信息時代,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在信息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打通跨省之間婚姻登記的信息壁壘,基本上不會增加婚姻登記機關的辦事成本。這項以人為本的惠民舉措,滿足民眾就近、便捷辦理婚姻登記的新需求,也是減輕新人負擔和節約社會資源的雙贏之舉,值得全面推廣。
結婚登記“跨省通辦”,是為民服務的務實之舉。期待在“跨省通辦”的試點中積累經驗,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婚姻登記條例》等相關法規,盡快實現婚姻登記“全國通辦”,讓登記的新人在全國範圍內的任一處婚姻登記機關,憑雙方有效的身份證件,便可以輕鬆快樂地“扯證”結婚。據紅網
相關新聞
結婚要有房子嗎?
67.1%受訪青年認為應該有 女性比男性態度更堅決
如今,年輕人談婚論嫁,“房子”是繞不開的話題。在傳統觀念裏,有房才有安全感。但隨着買房壓力越來越大,房子讓許多年輕人,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站在“婚姻”這道門外望而卻步。成家時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嗎?你能接受不買房就結婚嗎?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12名35歲以下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成家時要不要有自己的住房,67.1%的受訪青年明確必須要有。同時,居住在一線城市、女性、已有自住房的受訪群體認為應該有的比例更高。
調查中,67.1%的受訪青年明確,成家時必須要有自己的住房,12.9%的受訪青年&&沒有必要,20.0%的受訪青年認為要看情況。
交互分析顯示,不同人群在成家購房上的態度存在一定差異。
在居住情況上,已有自住房的受訪者最支持成家必須要有自己的住房(78.4%)。在生活城市上,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對此認可比例最高,為73.0%,其次是二線城市受訪者(67.7%)。
不同年齡中,18-25歲的受訪者(70.4%)認為成家必須要有自己住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30-35歲的受訪者(69.8%)。此外,受訪女性(67.7%)堅持成家時要有房子的比例略高於受訪男性(66.3%);同時,在認為沒有必要的比例上,受訪男性(14.4%)比受訪女性(11.7%)高。兩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女性更加在意成家時是否有房子這件事。
在很多人心中,有房才有家。為何這種觀念會普遍存在?78.5%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因為自有住房能帶來安全感、歸屬感,53.9%的受訪青年覺得買房更能提升居住和生活品質。
調查中,50.5%的受訪青年認為在傳統觀念裏自己的房子才是“家”,47.4%的受訪青年覺得是出於家庭實際需求,為育兒養老提供安穩條件,22.9%的受訪青年指出是受傳統習俗影響,結婚要配置婚房。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已有自住房的佔32.7%,與長輩同住的佔37.2%,租房的佔21.2%,住宿舍的佔8.1%。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29.4%,二線城市的佔42.3%,三四線城市的佔25.3%。男性佔44.2%,女性佔55.8%。18-25歲的佔25.0%,25~30歲的佔50.0%,30~35歲的佔25.0%。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