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在“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中搶機遇贏未來

  5月17日,2023“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全體會議在渝舉行。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5月17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市政府外辦承辦的2023“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在重慶開幕。中外代表200余人出席全體會議。8位國內外知名智庫專家、高校和企業代表在全體會議上作主旨演講,共同探討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和推動陸海聯動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中國社科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

  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一帶一路”向更深層次發展

  10年來,中國同各方夥伴一道櫛風沐雨,取得了係列豐碩成果,充分證明了“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對世界和對全人類的重大貢獻。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重大理念,將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進一步豐富沿線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引領“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成為更大范圍、更高水準和更深層次的關鍵動能。

  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新征程中,應在充分發揮硬體基礎優勢的同時,更加注重營商環境、産業匹配、科技應用和人才招募等軟實力。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數字化、綠色化和國際化原則,突出發揮企業主體積極作用,特別重視青年人才作用,突出應用社會組織的協調功能。

  過去五年,“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積極整合經濟文化資源開展交流活動,推動了不同國家、地區、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在重慶,“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進一步發展壯大,希望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攜手各方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塞爾維亞“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塞爾維亞政府副秘書長達尼耶爾·尼科利奇:

  “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全球繁榮發展至關重要

  “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全球繁榮發展至關重要,開創了一個基于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新時代,也是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平臺。它不僅僅是一個倡議,更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全球願景、一個全球合作與發展的平臺,具有重塑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的潛力。

  塞爾維亞地處歐洲與亞洲的十字路口,連接歐洲和中國,一開始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熱忱可靠的合作夥伴,也是受益國。過去十年,塞爾維亞實施了眾多“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中國企業在塞爾維亞有大量的項目,眾多基礎設施項目也正在規劃和建設當中。

  塞爾維亞人民見證了國家發展帶來的積極變化,同時切實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為塞爾維亞經濟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預計中塞兩國將在2023年成功締結自貿協定,成為首批與中國簽約自貿協定的國家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們共同的全球化事業。本屆論壇對促進“一帶一路”各國合作發展至關重要,期待本次論壇結出積極成果。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

  陸海聯運讓重慶中心樞紐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一帶一路”陸海聯運通道每年承載中歐班列將近3萬列,且還在穩步發展。隨著世界産業鏈重組、全球物流變革等因素疊加,發展陸海聯運成為必然趨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歐亞大陸陸路和海路高度連接成一個係統,形成了支點港口、樞紐城市、産業園區高度結合、共同支撐的陸海聯運格局。

  同時,“一帶一路”陸海聯運也面臨著一些地緣政治障礙和地緣經濟競爭,要充分考慮這些障礙挑戰,從戰略角度把中歐大通道建成南、北、中三條線,加快建設中巴、中蒙俄、巴爾幹等走廊,籌備建設遠距離的陸海聯運。

  陸海聯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重慶前途廣闊、空間無限。作為西部中心城市和唯一的直轄市,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通後,重慶中心樞紐地位更加突出。未來,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增量部分,將聚集在中國西部及其連接的周邊地區,這給重慶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空間。希望重慶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打造成為“一帶一路”融資中心,持續在新興技術領域發揮龍頭作用,實現跨越式高品質發展。

  突尼西亞國際軍事與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巴德爾·加洛爾:

  阿拉伯國家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當前,世界處于不確定性和模糊狀態,正在被重塑,其中,阿拉伯-中國關係已從理論的探討走向實踐的合作,將願景變為現實。阿拉伯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響應,包括突尼西亞在內的超過17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經濟合作文件,證明了中-突雙邊友誼的牢固。

  中突關係源遠流長、歷久彌新。近年來,中突關係取得了重大進展,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涵蓋採礦、可再生能源、制造業技術、數字化等領域。兩國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增強了雙方政治互信,我們深信國家和國際安全都將基于平等對話和可信任的夥伴關係。事實一再證明,衝突會導致對世界秩序更大的破壞,相互理解將會帶來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原則之一。無論問題多復雜、挑戰多巨大,國際社會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大國,都應根據各方需求和願望,在促進和平、調解問題方面採取更加平等立場。

  廣西大學副校長范祚軍:

  構建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發展新格局

  30多年來,中國國家領導人與東盟國家領導人互動互訪頻繁,從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到RCEP協議的實施,中國與東盟成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率。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全球經濟下行的挑戰,需要構建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使其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現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推進區域合作的樣板。這就要求用新發展理念來塑造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中國和東盟國家要盡可能擴大共識,共同應對挑戰,牢牢把握全球産業變革的契機,聚焦新技術新産業,深度發揮産業互補的優勢,為雙方經濟合作拓寬新的視野。

  在機制層面,要在未來多區域疊加自貿區的機制下,保持中國-東盟關係不斷向深層次發展。在經濟層面,中國要與東南亞加強引資補鏈、産業合作,把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東盟關係做得更好。

  泰國暹羅智庫主席徐二明:

  希望重慶與泰國簽訂“迷你版”自由貿易協定

  去年11月,中泰兩國簽署了《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6)》《中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以及經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創新領域合作文件。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重要次區域的“泛北合作”高度契合,泰國將借助RCEP和泰國經濟走廊,擴大農産品對華出口,利用泰國人口、農業和旅遊紅利吸引投資,進一步完善交通物流,提升投資創業環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順暢對接。

  當前,泰國正在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簽訂“迷你版”自由貿易協定,著力促進業務聯繫、加強交流合作。目前,泰國已與中國海南、甘肅、深圳等地簽訂小型自由貿易協定,重慶也可以借鑒,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深化合作,構建更好的發展空間。同時,希望充分發揮重慶軟實力,做好金融和數據服務,提升倉儲物流服務水準,與泰國有關方面共同打造對華出口物流集散地。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

  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聯動培育新動能探索新模式

  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促進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對于推動構建和重塑安全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具有重大意義。

  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國際合作的長期議題,也是促進經濟復蘇、綠色發展的持續動力。在這方面,可以充分結合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氫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新興産業領域形成的新優勢,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共同打造綠色低碳産業的制造基地,加強産業鏈、供應鏈的關聯度,帶動周邊地區的産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增強就業稅收、外匯儲備等經濟復蘇的動力。

  我們積極呼吁國際合作各方,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指引下,共同引進一些高新技術,開展聯合研發和産業轉化,通過數字、金融、科技的融合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聯動培育新動能、探索新模式。

  2022年,中國45個國家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産值已經超過20萬億人民幣,這些集群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多個領域。其成功經驗,可助力發展中國家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強化産業基礎,共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新西蘭中國友好協會主席黎開盛:

  進一步加強中新互聯互通倡議中的各種連接

  新西蘭和中國于2017年3月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備忘錄,在備忘錄簽署後不久,駐新西蘭新中關係促進委員會就提出,新西蘭能夠成為中國和南美之間的天然紐帶。希望在陸海新通道南端之外,搭建中國通向南美洲和太平洋島國潛在轉運通道,進一步加強中新互聯互通倡議中的各種連接。

  相關報告顯示,與現有經過其他地方的航線相比,南向航線經新西蘭更便捷、更具有價格優勢,同時,新西蘭還有深水港,可以採用空海多式聯運進一步提高效率,分散供應鏈風險。

  新西蘭致力于擴大政府間的電子貿易合作框架協議、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等,持續增進與各方合作,希望能夠看到南向航線帶來的潛在價值。

  論壇·會議>>>

  提升通道整體效應 促進區域經濟聯動發展

  “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會議舉行

  5月17日下午,“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會議上,十多位中外智庫專家、高校與企業代表集思廣益,共同研討陸海新通道對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促進作用,總結進展成效,分析機遇挑戰,提出中肯建議。

  “得益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哈薩克斯坦將高品質小麥出口至東南亞獲得了新的國際貿易通道。”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項目主管萊拉·圖薩巴冶娃認為,對哈薩克斯坦來説,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建設交通走廊尤為重要。她表示,哈薩克斯坦鐵路與中國鐵路網絡的連接,使哈薩克斯坦擺脫了過去對單一路線的依賴。借助與中國的合作,哈薩克斯坦獲得了通往海洋的通道,促進了東西方之間新的供應鏈的發展。

  阿根廷國際關係理事會亞洲事務委員會主任馬豪恩表示,拉美地區經濟增長面臨一個主要的瓶頸就是基礎設施。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努力促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制造業等領域的發展合作。中國與拉美地區的整體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精神高度吻合。

  “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對班列運輸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科技處處長鄧蘭燕説,近年來,不論是班列運輸的規模,還是貨源種類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推動了班列沿線經濟的發展。她建議,進一步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亞歐通道,在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方面進行一體化打造,包括統一標準體係等,提升通道多式聯運的能力。

  “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僅是交通運輸通道,更是貿易通道、産業通道、資金通道、資訊通道、人文通道,是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和跨境國際合作深化的復合通道。”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宋國華看來,隨著西部地區協作的加密以及與東盟國家跨境合作的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經濟影響還在不斷加大,尤其是對西部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投入大、建設規模大的係統性、綜合性項目,需要有關部委和西部省份投入更多資源,進一步優化西部發展空間格局,提高通道整體效應。”宋國華還建議,合理優化空間布局,在運營樞紐安排、物流線路設計、基礎設施建設、資訊共用服務、運營補貼等方面,既堅持市場主導,又兼顧公平,破解沿線省際環境不夠理想的困境。大力吸引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向通道靠攏,實現通道經濟、樞紐經濟、向海經濟、門戶經濟的深度融合。

  可組建以重慶為總部的陸海新通道國際銀行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新興産業合作”會議舉行

  5月17日下午,“‘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新興産業合作”會議舉行。現場,來自印尼、馬來西亞、塞爾維亞、柬埔寨、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嘉賓和國內相關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研討數字、綠色等新興産業合作,分析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給中國同相關國家貿易投資産業合作等帶來的新機遇,就深入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和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印尼隨時準備加強東盟內部協調,使東盟互聯互通與新絲綢之路保持一致。”印尼國會議員戴夫·拉克索諾表示,數字化已徹底改變東盟經濟的諸多領域,數字技術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實現了企業互聯互通,擴大了市場準入,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東盟有潛力通過數字化轉型開辟新經濟增長途徑。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委、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認為,後疫情時代最為重要的機遇就是數字絲綢之路,是重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神經中樞,也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她建議,各數字經濟夥伴關係要在數據跨境流動、數據主權等方面加快推進標準制定,著力強化政策協調、機制和平臺建設,加強數字絲綢之路基礎建設,打造增長新引擎。

  “可以以重慶市的地方銀行為主體,組建以重慶為總部的陸海新通道國際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一帶一路”創新中心辦公室處長、正高級經濟師溫灝表示,2020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會同國家有關部門、重慶市中新示范項目管理局等開展了相關研究,認為可以組建以重慶為總部的陸海新通道國際銀行,引入國內大型金融機構、新加坡及東盟地區的金融機構、戰略投資人等,在中國西部省區以及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並聯合設立陸海新通道國際投資基金,為陸海聯動區域互動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

  四川外國語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陳廣猛,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馬來西亞東南亞社科研究中心總裁梁志華,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總工程師兼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莉,塞爾維亞“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拉利克,柬埔寨柬中關係發展學會會長謝莫尼勒,新疆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所長石嵐,埃塞俄比亞戰略研究所國際關係和外交事務部主任梅拉庫,雲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鄒春萌等,也分別圍繞相關議題分享了觀點,並就産業合作、投資機遇等提出建議。

  “心聯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民心相通”會議舉行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援,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5月17日,作為2023“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的三場平行會議之一,在主題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民心相通”的會議上,來自韓國、坦桑尼亞、寮國等國家,以及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展開頭腦風暴,圍繞如何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民心工程出謀劃策。

  “‘一帶一路’中民心相通是基礎,只有民心通才能路路通。”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曲歡認為,與經濟合作的高速增長相比,各國國民之間的交流還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是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地方政府之間的互動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促進民心相通,一定得採取因國制宜、因時制宜的人文交流,才能真正實現各國朋友的心相通。”

  作為一名法學專家,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曉君認為,“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法治的交流合作,法治的交流合作,本身也是民心相通一個重大的工程。張曉君表示,整個“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法治是一個“軟聯通”,保障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在總體布局下起到一個統籌協調推進的作用。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翟崑帶來了一個新視野——關于“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共有概念問題。翟崑解釋,所謂共有概念,就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過程當中,提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以此來增強認同感。

  蒙古國“一帶一路”共同發展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朝倫愛登認為,智庫研究機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研究成果將對民眾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認識真實的中國和中國特色發展道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法學與社會學院教授、黨總支書記陳功建議重視青年在推動國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陳功説,“一帶一路”倡議,為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平臺。“近年來重慶市各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繫日趨增多。我市高校與匈牙利、波蘭等17個國家有60個合作項目,在中西部地區名列前茅。此外,重慶有5所大學加入了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開展了務實合作。”展望未來,陳功希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高校結合自身的優勢,通過人文交流加強政、産、學、研合作,全方位推進人工智慧、積體電路、先進制造、生物制藥等拔尖人才培養。

  (記者何春陽、周尤、王亞同採寫)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2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