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數據折射專精特新企業活力與潛能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經濟參考報》2月21日刊發文章《數據折射專精特新企業活力與潛能》。文章稱,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強鏈補鏈的關鍵所在。近期發布的多項研究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專精特新創新指數、抗風險指數整體處于上升趨勢,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産業呈現亮點,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力持續提升,發展韌性更足。

  總體運作平穩 盈利能力翻倍增長

  在重慶市璧山區的重慶日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日聯),一輛輛貨車正排隊裝貨。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日聯科技的重慶分公司,重慶日聯專注于工業X射線智能檢測裝備的生産研發,“目前企業訂單充足,已排到今年4月以後,現在天天都在忙著趕生産。”

  “我們的産品廣泛用于各類壓鑄類零部件、鋁件等産品檢測。相比傳統的人工檢測模式,可一目了然地看到氣孔和雜質,大幅提升檢測效率和品質。”重慶日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企業持續強化研發,産能連續增長,2022年公司産值達9000余萬元,同比增幅達10%以上。

  深耕細分領域穩扎穩打,專精特新企業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專精特新指數發展研究洞察》從創新指數、擴張指數、抗風險指數三方面衡量企業發展。其中,抗風險指數結合“小巨人”企業的訂單量、投融資情況、分公司數量等多維度指標,用以度量“小巨人”企業對內外部風險的抵禦能力。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抗風險指數雖有起伏,但整體處于上升趨勢。其中,相關企業新增分支機構關鍵指標上升明顯,從2019年的824家上升到2022年的1009家,增加22.45%。從行業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增分支機構數量最多,為474家;新能源汽車新增分支機構數量的增長速度最快,達55.56%。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資源所日前發布的《我國上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研究(2022)》,對截至2022年9月30日在A股上市的64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全面分析,也印證了專精特新企業增長速度較快、盈利能力較強的特點。

  上述報告顯示,上市“小巨人”企業近五年的平均營業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平均營收為5.54億元,2021年達到12.84億元,實現了2.3倍的跨越式增長;企業平均凈利潤逐年攀升,2021年達到1.6億元,是2017年的2.83倍。

  創新動能釋放 新興産業呈現亮點

  多項研究報告顯示,專精特新企業專業化優勢進一步凸顯,小企業支撐起大創新。

  賽迪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專精特新創新指數為202.7,較2021年同比增長27.0%。具體到行業,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創新活力最強;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指數增長最快,2022年較2021年同期增長36.2%。

  “綜合相關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穩經濟政策加速落地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快速實施,企業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動能加速釋放,産出效率明顯提升。”賽迪研究院研究員漢琳説,特別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應用向傳統産業滲透不斷增強,關鍵技術、先進工藝等創新成效顯著。同時,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發展,相關新産品新技術研發步伐明顯加快。

  具體到研發投入和産出,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近五年上市“小巨人”企業研發人員數量佔比達22.15%,明顯高于滬深300、中證500等板塊。上市“小巨人”企業發明專利平均密度為85.2件/人,高于滬深300的38.11件/人。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等機構發布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就我國已培育的四批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了研究。《報告》顯示,“小巨人”企業共設立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超一萬家;15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2年承擔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資源所所長陳正坤説,透過數據可以看出,“小巨人”企業優勢顯著,研發投入強勁,發明專利密度高,總體呈現出高成長、高研發強度的特點,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小巨人”企業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呈現集聚特徵 為區域發展積聚勢能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科技創新正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

  從區域創新指數變化趨勢看,賽迪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華北地區創新動能最強,創新指數從2019年的100增長到2022年的204.9,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7.0%。此外,2022年北京、廣東的新增分支機構數量均已破百,分別為174家和129家。

  整體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國分布與工業增加值全國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報告》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370家集中在東部地區,佔比約60%;2068家分布在中部地區,佔比約23%。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也顯示,A股上市641家“小巨人”企業裏,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和北京共分布了396家上市“小巨人”企業,佔比過半。

  漢琳認為,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有力激發企業創新能力。例如,北京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一係列措施中將“支援技術創新”列在首位,重點支援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支援企業積極申報顛覆性技術項目等,同時企業高研發投入、高技術創新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將進一步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工信部日前提出,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各地也紛紛明確2023年優質中小企業培育目標,推動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專精特新企業集聚。

  “一係列舉措將不斷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競爭力,‘小而精’‘小而強’的專精特新企業會為區域發展、為工業經濟穩增長釋放持續動能。”漢琳説。(記者郭倩、黃興)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38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