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鄉味|重慶梁平:一隻鴨子 一道“硬菜” 一個産業
2023年02月17日 08:59 來源: 新華網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重慶2月17日電(歐陽虹雲 劉磊)不少途經重慶的人,都嘗過一道獨特“渝味”——在大大小小高速服務區裏售賣的梁平張鴨子。

  這一“中華老字號”的創始人張興海或許不會想到,一個路邊滷鴨店能成長為年銷售額上億元的大型實業公司。

  往事越百年。1913年,梁平人張良俊設店賣燒臘,此後又和兒子張興海一起鑽研琢磨,開始製作滷鴨1953年,張興海在以祖傳秘制配方和天然香料為鹵料的基礎上,一改傳統工藝,對鹵好的鴨子進行烘烤,使其又幹又香,張氏鹵烤鴨“張鴨子”從此問世。

  後來,張興海將技藝傳給孫女張恒琼和孫女婿劉昌仁。經過三代人的打拼,張鴨子公司逐漸轉型為一家現代化食品工業企業。2010年,張鴨子公司成為“中華老字號”企業;2011年,張鴨子鹵烤工藝被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今,一隻“鴨”的傳奇還在繼續。

  去年4月,梁平區提出打造“中國西部預製菜之都”,力爭把預製菜産業打造為工業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助力千億工業大區建設。借助這一東風,張鴨子將成為一道助力鄉村振興和産業發展的“硬菜”,飄香全國。

張鴨子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在製作預製菜鹵烤鴨。新華網發(劉輝 攝)

  “老字號”,新活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節過後,梁平張鴨子公司車間裏一片忙碌。

  “現在我們每天要生産1萬隻鹵烤鴨製品。”張鴨子公司採購總監、工廠負責人張恒雲説,經過消殺、包裝等工序後,這些鴨子將擺上全國各地百姓餐桌。

  據悉,早在1997年,張鴨子公司就推出了餐桌包裝,後來陸續推出了旅游包裝以及動漫包裝。發展預製菜,張鴨子公司是當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瞄準新賽道,不斷推陳出新包裝,讓“老字號”張鴨子煥發新活力,銷量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長。

  然而好事還需多磨。“以往鹵製品預製調理通常採用真空包裝。”張恒雲介紹,真空包裝下食品保鮮期在6個月左右,但卻影響風味。如何在保鮮的同時,最大可能保障原汁原味,成了張鴨子公司亟需邁過的一道坎。

  轉機出現在一次校企合作。幾年前,在梁平擔任市級科技特派員的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夏楊毅得知張鴨子公司存在産品貯藏困擾。經過一番鑽研,他和團隊對張鴨子包裝進行了技術改良,利用柵欄減菌技術和充氮置換包裝來保持品質。

  2021年,張鴨子公司順勢推出氮氣包裝,同時消費者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查看鴨子加工的全過程。“氮氣包裝雖然保鮮期只有50天,但卻能充分保留張鴨子‘幹、香、瘦’的特點,提升了産品的口碑。”張恒雲説,這讓張鴨子得以“越飛越高”。

  不止如此,預製菜“工業化、標準化”需求也在不斷倒逼張鴨子公司升級。經過自動化改造,張鴨子公司在提高産量的同時,將原料配比、溫度控制等都進行量化。“製作鹵烤鴨,靠數據要比靠經驗更有利於品控。”張恒雲説。

  目前,張鴨子公司已打造氮氣鎖鮮盒鴨、氮氣鎖鮮袋鴨、氮氣鎖鮮鴨副産品及素食産品等共計10余個預製菜菜品。“預計今年全年,我們將生産300萬隻張鴨子。”在機器轟鳴的車間裏,張恒雲充滿信心。

工人們將張鴨子進行包裝,而後將發往全國各地。新華網發(蔣維 攝)

  田間地頭,百姓餐桌

  發展到如今規模,張鴨子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業。這幾天,張恒雲又忙着和麻鴨養殖大戶洽談採購事宜。“我們採用‘基地+大戶’的訂單式養殖模式,既可以確保原材料供給充足,也可以持續帶動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他介紹,目前公司發展定點養殖戶數百家,並主動以高於市場價10%以上的價格回購鴨子,每只鴨讓利近8元給農戶。

  “同時這樣的模式有利於減小農産品價格周期性波動給養殖戶帶來的風險。”鴨子養殖大戶唐小林説。

  年産300萬隻張鴨子背後,還需要各類香辛原料源源不斷地供應。在這方面梁平有着“底氣”。

  梁平一山兩水七分田,沃野千里、碧田萬頃,是重慶重要的農業生産區,有着“巴蜀糧倉”的美譽,也是詩人陸游筆下“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的物阜民豐之地。當地稻子、柚子、竹子、鴨子、豆子5種傳統優勢農産品享譽西南。

  “我們工廠一年需要消耗花椒、辣椒、生薑等各類香辛原料100余噸,全都可以在梁平本地採購到。”張恒雲介紹,通過以定向、訂單式直採原料,不僅能夠降低物流運輸成本,還能確保質優價廉。據不完全統計,作為一家以農産品為原料的食品深加工企業,張鴨子公司間接使3000多戶農戶受益。

  這樣的合作也是雙贏的。張恒雲算了一筆賬:從養殖場收購一隻4斤鴨子大約40元,經過屠宰、速凍、冷鏈物流,加工成一隻約1.4斤的鹵烤鴨,市場售價可達80元以上,鴨子“身價”得以上漲。

  “預製菜一頭連着田間地頭,一頭連着百姓餐桌,這中間的過程,便是提升農産品附加值的過程。”當地學者&&。

  目前在梁平,一隻“頭鴨”正在帶隊“一群鴨”前行。梁平已成為“中國水禽之鄉”、全國肉鴨標準化示範區縣。

游客在百年張鴨子展示區購買産品。資料圖 新華網發(熊偉 攝)

  一道“硬菜”,一個産業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明確指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

  其實早在去年,梁平就開始集全區之力發展預製菜産業。

  2022年4月,梁平率先提出打造中國西部預製菜之都,把預製菜做成推動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的一道“硬菜”。為此,梁平&&了《梁平區支持預製菜産業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試行)》等文件,以“10條激勵措施”、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預製菜産業發展引導資金,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加速發展。

  這給了包括張鴨子公司在內的預製菜企業一劑發展“強心劑”。張恒雲説,結合企業未來發展規劃,預計在急凍冷庫建設、冷鏈物流搭建、設備升級、廠房改造等方面可享受近300萬元的激勵資金。

  在此基礎上,梁平還將進一步完善産業鏈、暢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構建從種植、加工、冷鏈到銷售的預製菜全産業生態。

  “以食品檢驗檢疫為例,此前企業要去重慶中心城區乃至成都開展相關工作,一年檢測費用高達200萬元。梁平完善相關配套後,保守估計企業一年可節省15%的相關成本。”張恒雲介紹。

  前些天,張恒雲又得知一個好消息。1月19日,陸海新通道——陸海優品預製菜集散分撥中心揭牌暨陸海優品“中華老字號”産品發布會在梁平舉行。對於張鴨子公司等企業而言,這是一次乘坐西部陸海新通道這艘“大船”,駛出重慶、駛向東盟、融入全球的新機遇。

  “梁平要以打造中國西部預製菜之都為抓手,着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提升産業能級,梯度培育優質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構建千億工業大區。”梁平區相關負責人&&。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截至2022年年底,全區共簽約預製菜産業項目51個,協議引資100億元,其中落地15個,海老漢、谷狀元、小小神廚等8個項目建成投産。”梁平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力爭到2030年,梁平區預製菜全産業鏈實現年産值1000億元以上。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8112936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