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忠州老街復興記
2023年02月20日 16:4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2月20日電(曹妤 歐陽虹雲)清晨,長江上空彌漫著一層薄霧。

  從江畔的漢闕廣場沿著石階拾級而上,老街入口處,剃頭匠胡在德四五平米見方的露天鋪子已經有了客人。幾十年在這裏討生活,老胡是這條老街的見證者。

  “東門、老宅、古井、古城墻還是原樣,老街卻大不一樣了。”胡在德笑著説。

古城墻斑駁厚重,記錄著老街千年歷史。新華網 彭博 攝

  三峽人的鄉愁

  因三峽工程蓄水,庫區632平方公里陸地淹沒江底。重慶忠縣留存0.4平方公里老城區,稱為“三峽留城·忠州老街”

  老街南起長江邊北至巴王路,東起白橋頭西至鳴玉溪,一橫八縱。明清時期的東門、東坡梯子、龍泉井、弓箭街,龍家院子、大府邸、黃家院子、曾家祠堂……老街的“古董”,胡在德如數家珍。

  正是這“三步一文物、五步一遺存”的古城街巷,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已漸漸消失,僅留存于老忠縣人的記憶深處。

  2021年3月,“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跨區域發展規劃出臺,其中作為忠州八景之一的“三峽留城·忠州老街”項目成為了規劃當中的重頭戲。

  “聽説老街要重建,我有些擔憂,如果將老城拆除,那我們忠州人的根、忠文化的魂就沒了。”胡在德道出了大多數忠縣人的心聲。

  千年忠州老街,怎麼修,如何建?如何在不破壞城市肌理的前提下重塑老街城市形象?

  老街的規劃和建設者不斷“走出去”,吸納外地經驗並充分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逐步明晰了老街打造的方向——堅持以文化為魂、以市場為紐帶、本地街區整體保護。

  就這樣,一場“修舊如舊”的“有機生長”在老街悄然進行。建設者們將建(構)築物進行分類,並對不同類別的建(構)築物採取修繕維護、整體改造、局部改造或風貌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歷史遺留建築及穿鬥式建築。

  與此同時,為了讓人們感知忠文化、三峽文化和移民文化,老街修繕川劇團,新修忠州展覽館,忠州漢闕廣場,再現三峽原生態生活場景和市民生活變遷歷程。

  “老墻、老巷、老屋、老樹、老院子,熟悉的老街沒有變。”胡在德説。

春節期間,居民來老街置辦年貨。新華網 彭博 攝

  忠縣人的家園

  忠州老街最繁華的時候,居住有35000多人,隨著時代變遷,老街逐漸蕭條,居民陸續搬離,最後只剩下13000余人。

  “老街真的老了。”胡在德回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老街活成了人們眼裏粗糙、雜亂的模樣,低矮潮濕的房屋,斑駁脫落的墻皮,像蛛網一樣纏繞在空中的電線。“路上沒有路燈,晚上黑燈瞎火,每到下雨天,坑洼的路面長滿青苔一不小心就會栽跟頭。那時覺得,老街沒有希望了。”

  老街是城市的“臉面”,也是群眾的家園。老街改造要“面子”,更要“裏子”。

  為重燃居民的希望,一係列“微改造”相繼啟動:破爛的混凝土路面被青石板代替;拆除違建,增設消防栓,消防通道拓寬了;整治“藍屋頂”,消除“蜘蛛網”;完善地下雨水污水排水係統;店鋪招牌也進行了統一規范……

  “實現老街功能提升,也是我們改造的一個重點,老街合理配套建設了服務咨詢中心、愛心食堂等居民生活服務設施。同時還利用拆除危房後留下的空閒地塊,為居民打造了1.1萬余平方米公共空間。”忠縣住建委綜合資訊科科長、三峽老街項目相關負責人李玉和表示。

  路燈亮了,道路寬了,環境變好了,閒暇時間,胡在德總願意到老街和廣場逛一逛。“老街這麼安逸,不少想要搬走的居民都變了主意,街上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老街真是越來越像樣了。”他逢人便説。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歡聚老街體驗新年長街宴。新華網發(趙軍 攝)

老街煥然一新,遊人在這裏找到了詩和遠方。新華網發(彭群英 攝)

  遊客的詩和遠方

  “做夢都想陪在孩子身邊,現在老街讓我們夫妻倆夢想成真。”劉少良是忠縣人,十年前與愛人南下“追夢”,在杭州西湖畔,租了一個小店面賣石頭飾品。

  2022年春節,老街開街不久,回家探親的劉少良帶著兒子在這兒過了個熱鬧的新年。彼時,老街商鋪還未入駐齊全,前來遊玩的客人已經絡繹不絕,這讓劉少良眼前一亮:為什麼不回這兒開個小店呢?

  “老街的配套設施完善,人流量也多,租金相比起來更是少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在外漂泊多年,終于可以回家了。”劉少良招呼著到店的客人喜笑顏開。

  實際上,像劉少良這樣的“歸雁”在老街不可勝數,這正是得益于老街的商業化改造。在忠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彬看來,“三峽留城·忠州老街”項目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城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既要講好歷史故事,又要對接時尚消費潮流。

  為此,忠縣引進重慶北倉文化創意集團有限公司落戶參與項目建設。並先後兩次召開“00後”群體座談會,向這些未來的城市主人徵集金點子,布局符合他們消費潮流的業態。

  短短一年時間,總長1750米的老街沿線布局40多家商鋪,其中不僅有小賣鋪、老油條豆漿店、包子鋪、芝麻油加工店、手工棉被鋪等傳統風格的商業門店,也有咖啡吧、特色小吃、書屋、大劇場等新興業態。

  出了正月,老胡的小店生意好的不得了,不僅有附近的居民,遠道而來的遊客也試著在這兒體驗一把最傳統的剃頭手藝。“已經很多年沒看到這種盛況了,熱鬧的老街終于又回來了。”胡在德説。

編輯: 曹妤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8112938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