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是被人稱為“樹上蔬菜”,是陽春三月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合川區銅溪鎮選定紅油香椿打造“菜籃子”基地,以小椿芽培育出大産業。
9月14日,市政協“同心聚力巴渝行”主題採訪團走進合川,在銅溪鎮看政協委員發展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合川紅油香椿基地航拍。通訊員 王加喜 攝
走進銅溪鎮皂角村,目之所及均為片片椿林。每年陽春三月,是村裏最熱鬧的時節,各地香椿收購商絡繹不絕。
“今年全村椿芽産值2000萬元,種植面積擴大了5%。”銅溪鎮皂角村黨總支副書記徐興寬説,採摘的第一茬椿芽單斤最高時能賣到130元。
目前,皂角村種植有香椿4000多畝,算得上是重慶“椿芽第一村”。周邊的金沙、袁橋、灣橋三個村,香椿産業也漸成規模。
“全鎮有8000多畝!”合川區政協委員屈仁波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根據整個銅溪鎮的規劃,“十四五”期間種植規模有望擴大到萬畝以上。
與四川大竹的15萬畝香椿比,合川銅溪在種植規模上並無勝勢。不過,這裡的紅油香椿要比其他地區上市早約15天,可搶到第一波嘗鮮的好“錢景”。
“有的村民靠採椿芽能掙好幾萬。”屈仁波説,當地椿芽多為村民散種連片而成,是鼓村民腰包的“富民經濟”,鮮銷每畝收入最高可達5000元。

合川紅油香椿基地。通訊員 王加喜 攝
為提高紅油椿芽的知名度,屈仁波依託政協機關平台,與政協農業界別、經濟界別等委員一起商量,在成立的合作社基礎上引導基地註冊“渝龍游”商標、申請無公害産品認證,通過黨組織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式管理,走上共建共享農業特色品牌之路。
目前,銅溪鎮的“香椿經濟”走上正軌:合作社對農民分散種植的椿芽進行統一採摘包裝、統一收購運輸、統一訂單銷售。
“現在香椿賣到9個省市,進了上千個大型超市的貨架。”屈仁波説。
2021年皂角村因椿芽産業入選第三批市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目前紅油香椿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地理農産品標誌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

合川區政協委員屈仁波講述以香椿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通訊員 王加喜 攝
屈仁波告訴記者,目前當地還依託銅溪鎮半城半鄉的區位優勢、伴山伴水的生態本底,重點打造“龍游原鄉”鄉村旅游示範點的項目,進一步拓展農旅、餐飲等下游産業。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引進加工企業,大力開發椿芽腌製品、椿芽醬、幹椿芽等産品6個,探索香椿入藥、制茶、造酒等深加工産品,不斷在香椿産業中“掘金”。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