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城市化的加速,重慶市污水處理需求不斷增加,加上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很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重慶水務集團和重慶碧水源分別開展了哪些工作,目前來看成效如何?
鄭如彬:重慶是山地城市,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點多面廣、工期緊、任務重、地理條件差等諸多難點,隨着城市發展人口快速增加,還面臨異地改擴建等困難。但重慶水務集團積極擔當國企社會責任,近年來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實現污水治理“提能”。加快治理設施建設和工藝改造,污水處理能力由2007年的145萬噸/日增至目前的545萬噸/日,最大程度實現污水應收盡收。同時,污水處理系統韌性、出水水質穩定性均進一步增強,抗衝擊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實現污水處理“提質”。完成了81座污水處理廠工藝改造,目前,我市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水質均由原先的一級B標提升為一級A標,其中,還根據服務流域分佈及水環境容量等需求,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4座,進一步實現從一級A標到準Ⅳ類標準的躍升,COD大幅削減,僅2022年即削減36.4萬噸,比2017年增加19.74%。
三是實現流域治理“延伸”。如目前正在實施的沙坪壩區清水溪、鳳凰溪“清水綠岸”整治提升工程,係集團首次採取“廠網河一體化”方式立體推進,努力為城市水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新貢獻。
四是實現污泥處置“提量”。建成投運江津珞璜、澤渝建材等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城市污泥處理處置量增至2232噸/日,有力緩解了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外運處置難題。目前,我們正在實施珞璜污泥處置中心二期工程和雞冠石污泥幹化中心二期工程,完工後污泥處理處置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