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專家:重慶是人類最早利用茶的區域

  4月17日,首屆“世界人工種茶起源地”圓桌論壇在南川舉行,近20位國內外知名茶學專家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從資源分布、生態環境、群體品種植株植物學分類地位、歷史文獻、茶俗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論證了金佛山在世界人工種茶起源地上的重要地位。

  “在此次圓桌論壇舉行之前,由10余位國內外知名茶學專家組成的科研考察組,已經完成了南川、江津、綦江、萬州、酉陽等地區的茶樹種質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西南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重慶市首屆茶學學科帶頭人劉勤晉介紹,根據前人研究結果、歷史文化古籍查詢、田野民俗調查,栽培型茶樹種質資源生物學、生化學、遺傳學分析研究等多層面、多方位、多學科比較研究證明,重慶及長江三峽地區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區域。

  劉勤晉介紹,《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商周及此前時期,生活在重慶及三峽地區、以“百濮”為代表的土著居民首先發現了茶,而金佛山(古稱狼猱山、九遞山)及其周邊區域的居民最早將野生茶移入園中,實現茶樹人工栽培。

  劉勤晉還引用《爾雅注》釋木篇、《廣雅》《出歌》《茶經》《四川通志·卷七十四》《南川縣志》等多部古籍的記載,證明金佛山在世界人工種茶起源地上具有重要地位。

  “巴蜀地區作為先秦時期中國茶業的搖籃、茶文化孕育之地的地位長期被忽視。”南京農業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茶學博士劉馨秋從先秦時期巴蜀地區的發展水準以及早期文獻記載情況,進一步論證了巴蜀是茶葉與茶文化的起源地的觀點,並從茶文化發展的整體脈絡出發,探討了巴蜀在中國茶業與茶文化發展史上所處的重要地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則從植物的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野生型茶樹與栽培型茶樹等方面,論證了巴蜀是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

  虞富蓮介紹,有著茶聖之稱的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確了茶樹的性狀、産地、大小和採摘方式,“今天,在湖北西部、重慶和四川南部沿江流域,都有直徑80釐米以上的大茶樹。這樣的茶樹只能爬樹砍枝採茶,與陸羽的記載一致。”

  劉勤晉介紹,10月,“世界人工種茶起源地”學術研討會也將在南川舉行,將邀請國內外行業專家從歷史文獻、資源分布、茶俗文化等方面就世界人工種茶起源地進行學術探討,並在金佛山舉辦“巴蜀茶文化發祥地”授牌儀式。 (首席記者 陳維燈)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3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