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了解到,重慶水務集團和重慶碧水源在助力重慶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區方面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接下來將如何高標準、高水平做好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
鄭如彬:近年來,重慶水務集團在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區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來談:
一是用心用情升級供水服務,優化城市功能。不斷提升供水能力,2020年至今,我們累計提升供水能力約70萬立方米/日,使集團供水總能力達到472.15萬立方米。去年重慶水務集團連續17天日供水超400萬立方米,為城市經受罕見高溫“大考”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強化水質保障方面,我們全年開展供排水檢測14萬項(次),供排水水質合格率保持100%,提前一年完成飲用水新國標貫標工作,為城市飲用水安全體系再添保障;2022年,我們推進戶表提質改造、二供改造58.78萬戶,進一步消除200余萬市民用戶飲用水水質風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新上線“互聯網+水務雲”平台,用戶可實現水電氣費一體通繳,創新“長輩繳費模式”等功能,此外我們還會同市城市管理局、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着力建設市政公用供水基礎設施聯合報裝“一站式”平台,依託“渝快辦”政務服務平台進一步優化市民用戶服務體驗。
同時,我們加大再生水推廣應用。在璧山區,建成再生水管網約70公里,再生水設計供應能力8.1萬噸/日,2022年再生水使用量623萬噸。還在永川、大足、合川、江津等地積極推進再生水開發利用,為渝西片區開闢了“第二水源”,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二是科學布局實施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環境。按照“節地宜居”原則,推進實施運營唐家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璧山三角灘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和沙田污水處理廠。推進實施完成加蓋除臭污水處理廠3座,包括永川污水處理廠、南岸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和璧山高新區污水處理廠。此外,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地埋式高灘岩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作為沙坪壩區唯一一座位於濕地公園內的景觀工程,這個項目將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為創造高品質生活宜居不斷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新實踐,賦能城市發展。我們積極跟進落實重慶市打造西部創新高地的總目標,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服務城市發展的第一路徑。建立以生産運營需求為原動力、以智慧水務為主攻方向的創新發展體系,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生産不斷融合,加快“雙碳”工作落地見效、企業節能降碳協同增效。
第一,我們率先在全國行業內建立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對於推動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現已形成67項成果併發揮積極作用;第二,我們建立了全國首個全域融合的水務大數據平台,已接入了50余個業務系統、130座供排水廠、1000余套二供設施、4600多公里供排水管網、400萬以上用戶數據,實現跨業務、跨層級的數據共享、協同聯動、融合分析;第三,我們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打造了智能調度、智能加藥、精確曝氣、智能巡檢、濾池精確反衝、漏損控制、視頻AI分析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試點應用,提升了精細化管理水平,在確保水質穩定達標的基礎上,降低了生産運營成本;第四,我們加快布局落實“碳減排”行動計劃,實施尾水發電、再生水利用、中水回用、水源熱泵等節能減碳工程,積極探索實施光伏發電等綠電工程。
重慶水務將以“節地宜居、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節能低碳”等目標為導向,着力推進“1+2+2”這5項工程——“1”項污水廠加蓋除臭工程:就是茶園污水處理廠;“2”項尾水電站工程:就是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尾水發電工程和茶園污水處理廠尾水發電工程;“2”項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工程,包括唐家沱污水處理廠四期擴建,和巴南惠民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為提升城市環境以及助力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