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張“網”強力助攻一條“鏈”

兩名工作人員在青山工業供應鏈協同平臺上查看排隊預約的車輛情況。

  有一張“網”,能讓一條産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的配送和生産變得簡單。這張“網”,叫工業互聯網。

  截至目前,重慶集聚了上百家工業互聯網企業,騰訊、用友、忽米、樹根、飛象、廣域銘島等一大批工業互聯網企業相繼在渝“生根發芽”,推動超過10萬家渝企“上雲上平臺”。

  比如,位于璧山區的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山工業)通過自己建成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帶動産業鏈上下遊企業“上雲”“觸網”,實現研發、制造、物流、品質等多方面協同和實時數字管控,保障産業鏈供應鏈運作更順暢。

  8月9日、10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青山工業,對該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帶動産業鏈供應鏈效率提升情況進行探訪。

  8月9日

  配套零部件從收到訂單到送達客戶,全程僅用8小時

  8月9日8:30,作為青山工業供應鏈上游企業,位于重慶主城區的一家設備公司技術工程師王陳,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登錄青山工業供應鏈協同平臺係統,開始當天的工作。

  青山工業供應鏈協同平臺係統是青山工業數字化管理平臺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青山工業提高與供應鏈上游企業的數據交互流程和數據流通效率,提高供應鏈及時響應能力。

  電腦螢幕上顯示,青山工業最新發布了要對一款變速器零部件主減軸的尺寸進行微調的資訊。王陳看到後,立即對生産圖紙進行調整,並通知企業生産經理葉大良,由後者根據青山工業的調整要求,安排組織當天生産。

  15:30,該企業完成青山工業當天的訂單生産需求。葉大良隨即安排發貨班長吳波在青山供應鏈協同平臺上進行送貨預約排隊,準備發貨。

  15:40,吳波完成預約,迅速安排駕駛員周剛進行裝貨發運。

  16:20,周剛駕駛交貨車輛抵達青山工業的交貨窗口,不需要排隊即完成交貨。10分鐘後,隨著最後一箱貨物掃描入庫,交貨口處的大螢幕顯示,交貨完成率達到100%。

  此時,周剛通過掌上電腦將交付資訊傳給葉大良。從當天訂單下達、生産到運抵的全過程,只用了8小時。

  “如此高效的生産配送流程,都是靠青山工業數字化管理平臺提供助力。”青山工業副總經理潘凱説。

  截至目前,青山工業已完成對143家上游供應企業的訂單交付、入廠驗收品質等資訊的統一跟蹤,對供應鏈、物流、庫存等實現統一管控調度,讓原材料物流成本、庫存成本等達到最優,其供應商預約送貨準時率提升了50%,庫存成本降低20%。

  8月10日上午

  無人智能搬運小車按預設線路工作,“一條龍”運送精準又省時

  8月10日8:30,青山工業車間內,10多臺AGV小車(無人智能搬運小車)在庫存倉庫和各條生産線之間往返奔忙,運送用于生産變速器的各類零部件。

  在這些零部件裏,就包含了9日下午前述設備公司送來的主減軸配件産品。

  9:00,只見一臺AGV小車行進到零部件存儲倉庫邊上停下,等著載貨。此時,生産線上的工人操作生産係統,向倉庫發出貨物出庫指令。隨即,一個料箱被一臺堆垛機從高處取下,放在AGV小車上,小車載貨完成後調頭,直奔生産線……

  “這些搬運小車的行車路徑,以及它們與工人及生産設備的配合,都是經過精準計算的,是青山工業數字化管理平臺在‘發號施令’。”青山工業數字化帶頭人廖政高介紹,通過青山工業數字化管理平臺,當生産線需要原料配送時,平臺將通過感測器向AGV小車控制係統發送任務資訊,後者接收指令後,會根據AGV小車不同的位置進行任務分配。

  廖政高説,當AGV小車接收到任務指令後,將出發前往倉儲區,對儲存的零部件原料進行自動裝載,並沿著AGV控制係統規劃好的路線運載原料到生産線,“AGV小車行進的最優路線,是通過感應地面上張貼的RFID標簽,來進行精準定位。”

  AGV小車到達指定生産線後,由工人將車上的原料貨物取出,並對車上的資訊卡進行資訊讀寫,反饋給AGV控制係統。此時,AGV小車將退回到指定位置,繼續進行下一個任務,或回到服務區充電待命。

  正是有了上述“黑科技”,青山工業從貨物入庫、出庫到配送的所有環節均實現智能化,“一條龍”配送流程既精準又省時,其物料配送準時率和準確率均達到100%,物流效率提升了5%,單班次配送節省了4名人工。

  8月10日下午

  零部件從生産線進入,經“智慧大腦”加工,不到1小時出成品

  8月10日14:00,青山工業車間工人劉明強穿上淺藍色工作服,戴上淺藍色工作帽,站在熱合機上將鞋子穿上塑膠鞋套,再進入被稱為風淋區的“隧道”,渾身上下被特殊裝置吹風約1分鐘,然後進入到青山工業變速器項目生産車間。

  “黑乎乎、油膩膩,錘敲電焊叮當響”——這是以前制造企業生産車間給外界留下的老印象。然而在青山工業,通過工業互聯網“武裝”起來的生産線,呈現出一種全新狀態:生産、管理全流程通過“智慧大腦”,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網聯化。

  14:10,劉明強站在變速器生産線旁,在一臺智能設備螢幕上運指如飛。只見他點擊“零件”“工序”“生成”等指令,實現了人和設備節拍協同——在設備螢幕上,一串串跳動的數據實時反映出設備狀況和機器生産效率,劉明強只需監控設備是否正常運轉;若設備出現故障,他只需點擊設備上的標識,即可進行設備異常情況反饋,由技術人員進行處理。

  15:00,一套打磨成型的變速器産品從生産線上順利下線。

  “這些都是通過青山工業數字化管理平臺提供的智能生産和精細化成本管控服務,實現了生産全過程智能管控。”廖政高稱,企業採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後,不僅車間工人的數量得到縮減,還讓生産效率大幅提高。

  目前,青山工業還在研發、制造、經營等領域任命了17名“數字化官”,由他們圍繞産品開發、訂單交付、戰略執行、行銷服務4類核心流程,全面梳理業務、流程和管理指標,並自主開發出青山工業數字化運營中心,形成了涉及研發、制造、經營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運營體係,為企業效率提升和科技創新全面賦能。

  本報記者 夏元 實習生 周丹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2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