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個鄉村小院釋放“庭院經濟”潛能

  近日,遊客正在參加小院“饗爨火塘”項目,吃預制菜,參與互動。(受訪者供圖)

  4月1日,“三農”問題專家、中國鄉建院院長李昌平來到江北區五寶鎮院子村“找稻幸福”小院,為這個小院授牌“鄉建院鄉村經營研學基地”,當天這個小院正式開門迎賓。“小院整體的空間到文化創意,凸顯了‘庭院經濟’可以在鄉村振興中起到重要作用。”李昌平在授牌時表示。

  一個不大的鄉村小院,業務范圍卻很廣泛,這裏可以開展團建、短視頻拍攝、直播帶貨、親子研學等活動。這個小院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上做出了什麼樣的探索和創新?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造訪了“找稻幸福”小院。

  一間有“網感”的小院

  小院的主人劉軍從事過導遊、知名火鍋企業高管、策劃人等多個職業,這些從業經歷讓他對找準城市消費者心理頗有心得。

  走進“找稻幸福”小院,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門上沒有招牌,門頭是一排陶瓷器青蛙,或躺或坐,或跳或爬,造型各異。劉軍解釋説:“這些陶瓷青蛙是‘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思,不同造型的青蛙代表著人生的不同狀態,每個人都能在觀賞中體會‘找稻幸福’的含義。”

  在門頭的另一面,挂著兩把刷子。“遊客離開時都會看到‘蛙稻幸福’這4個字,並覺得這個小院確實有‘兩把刷子。’”劉軍説。

  走進小院,屋檐下的大筐裏,擺放著竹子、李子、提子、棗子、臍橙、香蕉,它們組成了“祝你提早成交”的諧音梗。小院的墻上,挂著自創的特色功能表,上面寫著“魚額足”“竹夠帥”“有腸假”“無鴨力”等菜名。“每一道菜名都道出了都市人群的願望。”劉軍介紹,小院的每一道美食、每一處景點都很有“網感”,這讓它能被快速識別、記憶,並為小院持續引流。

  一道吃預制菜的鄉村宴席

  盡管小院墻上挂著功能表,但記者走遍小院卻沒有發現廚房。那這些菜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小院提供的全是我們自己研發的預制菜,顧客需在火塘邊自行烹制,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團建。”劉軍説。當天,小院的“饗爨火塘”正進行的一場主題團建,參與團建的成員有的負責為火塘生火,有的在準備菜品,有的負責烹制預制菜,大家相互協作,共同制作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以往開展團建,都是文體活動,而在小院,每一個菜名都有意義,每吃一道菜都需要協作,無形中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參加團建的公司負責人感慨。“以餐為媒形成儀式感,這就是小院沒有廚房卻能留住人心的原因。”劉軍説。

  一個可復制的連鎖小院模式

  “城市人渴望下鄉深度體驗鄉村生活,這帶來了廣泛的商機,我們把連鎖經營模式擴展到鄉村院子産業中,探索可望復制的鄉村連鎖小院。”劉軍説。

  在劉軍的計劃中,“找稻幸福”小院的運營模式可以復制到其他鄉村小院的升級改造中。其他小院都可以共用“找稻幸福”小院的建設方案、文化創意、預制菜供應鏈,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歷史傳承和人文習俗,衍生出院院不同、各美其美的不同IP。

  目前,通過與中國鄉建院合作,“找稻幸福”小院的運營模式可望在全國100個院子得到推廣。“‘找稻幸福’小院是江北區發展都市觀光農業的探索,它實現了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江北區農業農村委主任毛文志表示。

  “鄉村振興可以從活化和打造一個一個有特色的農家院子開始,這些院子能匯聚社會力量,濃縮鄉村文化精髓,形成一個值得推廣的新興産業。”李昌平表示。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