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獲獎照片。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4月13日電 參加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對於高三在讀生劉晉成來説是一段難忘的經歷。“通過這個研究項目,我學會了熟練地掌握3D建模的技巧,深入了解了物聯網模塊的的工作原理,以及接觸到各種語言相關的編程知識。同時也引起了我對未來的暢想和思索——如何借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劉晉成説。
2020年,深圳市翠園中學科創工坊團隊成員同時也是項目主創人楊文楷根據調研得知,我國每年均有上百座城市發生內澇,極大地危害百姓生命財産安全。於是,成員劉晉成跟他的小夥伴們針對“城市內澇”問題,自主開發了汛安——智慧城市防內澇積水井蓋系列産品,該産品在深圳市青創賽、廣東省青創賽等大賽中脫穎而出,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萌芽賽道“創新潛力獎”(金獎),同時被選入大賽“創擷碩果”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也是該展覽中唯一一個中學生科創項目。
這款名為“汛安”智慧城市防內澇井蓋系列産品利用“物聯網+北斗”技術通過預警模塊實現了天氣判定、水流測速和水面測距等功能。該産品全天候低能耗運作,及時發現水位過高片區,並實時、準確上傳數據,協助工作人員完成雨前、雨中、雨後、日常數據的分析、維護、監控等工作,輔助相關人員及時疏導交通,為智慧城市基建升級模式。
“我認為夢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懈努力。”正如劉晉成説的,任何一個科研成果的誕生背後都是不懈的堅持。
如何使用物聯網技術完成數據傳輸?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反復模擬,最後利用單片機物聯網主板內置4G通信模塊,數據傳回後&服務器的方式實現了這一技術。與此同時,他們不斷進行實地測試,調試裝機,最終順利實現井蓋的端口與北斗模塊結入靜態毫米級定位監控。“我們反復試驗,不斷改進微小的細節,經過歷時兩年多的摸爬滾打,才最終成功地設計出了我們最新一代的項目産品。”劉晉成説。
作為班長和科創團隊的成員,如何在學業與科創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劉晉成的答案是:更加重視學習的方法和效率。
劉晉成坦言:“我常常忙得焦頭爛額,別人在奮筆疾書時,我在研究項目;別人在談笑風生時,我在帶領項目組進行實地考察,因此我更加珍惜學習時間的每分每秒,課堂上更加緊跟老師節奏。久而久之,這種壓力反而成為了我不斷思考、刻苦鑽研的動力。”
“我想成為南仁東、吳光輝,黃大年那樣的民族脊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承擔起屬於我們青少年的一份責任,貢獻出青少年的一份力量 !”劉晉成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