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污水進清水出 重慶昔日臭水溝變清澈溪流 周邊居民點讚

  桃花溪攔截壩。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姜念月 攝

  “我們就住在這附近,很多年前這條河溝臭氣熏天,水不是黑色就是灰色,這幾年漸漸變好了,我和老伴早上就喜歡過來溜達溜達,心曠神怡。”7日,家住重慶江北區北濱二路的秦大爺看到記者來採訪溉瀾溪排污口整治工程時,拉着記者連連點讚這條溪水水質的變化。

  “很好的工程!但我們只知道是政府牽頭整治的,具體怎麼做的我們老百姓不清楚。”秦大爺委託記者,幫他問問這其中的“秘密”。

  17座在線水質監測點“守護”城市清溪

  記者看到,今天的溉瀾溪,碧波蕩漾,波光粼粼,岸邊綠植迎風搖曳。大清早,就有市民漫步在溉瀾溪步道上,欣賞溉瀾溪的“清水綠岸”,感受一步一景。

  “很多年前,我們經常接到周邊居民投訴,説這裡的水臭氣熏天。”重慶市江北區城鄉建設委人居排水科負責人蔡壽華説,溉瀾溪為長江流域的一級支流。由於溉瀾溪全流域範圍高度城市化,歷史原因造成沿河環保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污水散排、直排情況嚴重等問題,河道水體長期富營養化,生態功能退化,水質一直呈劣Ⅴ類,被判定為“黑臭水體”。

  為了讓溉瀾溪重現飛鳥盤旋、魚翔淺底的美好,2019年溉瀾溪清水綠岸工程“上馬”。據重慶市江北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江龍介紹,工程啟動後,改造雨污管網錯接點、清淤、建一體化提升泵站實現雨污分流等工作有序開展,實現污水直排口全消除。

  緊接着,該工程通過在流域末端建水質提升站;佈置生態濾溝3.56km;在河內種植沉水植物、放殖凈水魚類等方法和工藝,逐漸恢復了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治理容易保持難。為此,該工程引入了智慧物聯監控&&,建設在線水質監測點17座、管網流量系統30套、積水監測站10套,集成排水管網健康檔案管理、排口排水信息展示等多種信息化功能。

  “尤其是流域沿途的17座在線水質監測點,通過科技手段,每隔兩個小時就會自動監測水質一次,不達標則會自動報警,我們就能迅速處理。”溉瀾溪清水綠岸水質提升項目運維單位生産主管楊紀寧説,這套系統大大節約了人力和時間成本,為溉瀾溪實現“污水進、清水出”提供了“智慧”保障。

  截至目前,溉瀾溪入江口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實現從“黑臭水體”到“水清岸綠”的華麗蛻變。

  曾經“臭水溝” 如今“涵養”濕地公園

  溉瀾溪只是重慶眾多舊貌換新顏的支流中的一條。

  在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桃花溪入江口,記者看到小河潺潺,水流清澈見底。

  據九龍坡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宋力介紹,桃花溪是重慶主城區內最大的次級河流,沿線共有入河排污口32個,桃花溪的水質直接關係着長江水質安全。

  “以前,桃花溪的水可不是現在這樣。”宋力説,因老舊城區環境基礎設施薄弱,加上動物園至漁鰍浩段為2.8公里長的暗涵,雨污混合水全部通過城市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雨期就會出現暗涵出口雨污混合水翻壩溢流匯入長江的現象。

  治污要從源頭起。通過暗涵內窺、排口溯源等,九龍坡區查出混接、錯接進入涵洞污水來源164處。

  “我們在桃花溪修了一個攔截壩,徹底分開了污水和雨水,雨水進入長江,污水進入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宋力説,此外,通過彩雲湖污水處理廠的修建,還能每天為雞冠石污水處理廠分擔3萬噸的污水處理壓力,助力實現了桃花溪“污水入網、清水入江”的目標,清澈的水流還能實現生態補水,涵養彩雲湖國家濕地公園。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截至目前,全市“三江”幹流4012個排污口全部完成監測、溯源工作。全市“三江”幹流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到80%。

  記者 姜念月 實習生 李繡英/文

編輯: 彭祎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