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公益為先 惠民為上 綠色為重 重慶全力推動殯葬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殯葬服務工作人員清掃墓區


  殯葬服務熱線96000

  選擇網絡祭祀、種植紀念樹、填寫心願卡、係挂黃絲帶等多樣化文明環保祭掃方式的市民明顯增多;群眾選擇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等節地生態安葬的比例有所提升;殯葬服務機構普遍開展鮮花換紙錢活動,主城都市區鮮花祭祀成為主流……清明時節,一系列文明低碳的祭掃方式不但豐富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帶來了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厚養禮葬,民風益清。殯葬是民生大事實事,與每個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市將殯葬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加快殯葬綜合改革步伐,在移風易俗改變傳統觀念的同時,兼顧尋根問祖的民族傳統情懷,推動喪葬習俗改革,滿足群眾殯葬需求,着力構建公益、惠民、綠色生態的殯葬服務體系,推動我市殯葬事業駛入持續健康發展快車道。

  補齊民生短板 擴大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覆蓋面

  “奮力抓好社會民生事業,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是2023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重要內容。其中,推進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出現在重點民生實事清單之中,為殯葬改革夯實了基礎。

  “當前,我市公益性殯葬設施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殯葬改革的一個突出短板。為此,我市全力抓好《重慶市殯葬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落實,將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2023年將啟動2個區縣(自治縣)火化殯儀館、5個城市公益性安葬(放)設施、50個農村公益性示範安葬(放)設施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殯葬改革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確保實現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市民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開展城鄉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將公益性殯葬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統籌,破解規劃選址和用地難題,研究採取各級公共財政投入、國有企業投資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等多種方式,推進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

  對進展情況實行賽馬比拼,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市民政局及時將各項任務正式下達相關區縣,並要求各區縣依託殯葬改革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在公益性殯葬設施項目審批、規劃建設用地手續辦理、工程招投標管理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倒排工期落實工作。

  全面推進覆蓋城鄉的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我市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增強惠民有感 提升殯葬管理服務精準度

  “您好!這裡是96000殯葬熱線。”近日,重慶96000殯葬熱線接線員周舟和往日一樣,用溫暖的聲音一次次為逝去親人的市民提供殯葬諮詢、悲傷撫慰等服務。

  96000殯葬服務熱線是由市民政局主管,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管理運營的公共服務熱線,是西南地區首條殯葬服務熱線,熱線開通後成功搭建起殯葬管理機構、殯葬服務單位與社會公眾溝通、交流和互動的渠道,逐步改變了殯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溫情陪伴,熱線榮獲“最美基層民政窗口”稱號,2022年被評為“重慶市崗位學雷鋒示範點”,群眾對熱線服務的滿意度一直保持100%。

  “96000熱線着力打造為覆蓋全市的殯葬業務諮詢辦理、殯葬改革宣傳、殯葬行業監管‘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官方&&。全天24小時值守,現主要提供全市殯葬業務信息查詢服務、接運遺體等殯葬業務辦理、悲傷撫慰、投訴受理等服務。”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3月1日起,市民撥打96000殯葬服務熱線可減免首次遺體運輸費這項殯葬惠民政策,實施範圍從中心城區擴大至主城都市區。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履行殯葬服務行業監管責任,2022年,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加快推進殯葬行業標準化建設,開展殯葬服務機構網站和網上祭祀摸排整治行動;加強醫療機構和殯葬中介殯儀服務規範化管理;組織開展殯葬服務機構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行動,指導督促區縣民政部門對166家殯葬服務機構檢查630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405個,整改率100%。完善許可證管理系統,規範殯葬證件發放和管理,提高信息化服務能力。

  一手抓服務能力,一手抓監管水平,我市更好地保障了群眾的合法喪葬權益,在殯葬管理領域不斷邁向便民化和規範化,推動殯葬管理服務提升整體水平。

  推行綠色殯葬 促進殯葬活動和諧化

  花&葬和壁葬、草坪葬、樹葬一起,被人們稱為“生態葬”。崇興生命紀念園是重慶市第一個城市公益性公墓,花&內栽植各類鮮花和綠草,骨灰就深埋於花&內部。“生態葬”極大地節約了土地和安葬費用,又充分彰顯了對逝者的尊重。

  近年來,我市認真探索節地生態葬式葬法,科學規劃建設節地生態安葬設施,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樹立文明殯葬新風尚。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26個區縣54個公墓,開闢生態節地葬式墓區89個,總佔地面積95279.45平方米,規劃安葬297348位,已安葬57526位,在文明辦喪的同時,節約資源保護綠水青山。

  為了進一步全面推進綠色生態殯葬建設,保障群眾基本安葬需求,2018年,市民政局和市財政局發布《重慶市困難群眾節地生態安葬補貼實施辦法》,鼓勵引導更多群眾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推行節地生態安葬補貼,每位補貼對象可享受節地生態安葬補貼3000元。促進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鼓勵和引導區縣在適度提高保障標準、豐富保障項目內容、擴大政策覆蓋面上下功夫,督促各級殯葬服務機構認真落實殯葬惠民政策,將惠民殯葬保障範圍從以民政保障對象為主,拓展到所有城鄉居民,提高殯葬滿意度。

  破千年舊俗、樹一代新風。通過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管理機構通過創建祭掃網站、開通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供優質可及的網絡祭掃服務,讓殯葬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數説>>>

  全市殯葬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市已建成38家殯儀館,其中,火葬殯儀館34家,殯儀服務站83家,城市公益性公墓15個,農村公益性墓地190個,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體系逐步健全。

  為5000余名困難群眾和人體器官捐獻人減免基本喪葬服務費700余萬元。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為12.8萬名困難群眾免除基本喪葬費1.75億元。

  全市共推出樹葬、花葬、草坪葬、小型地墓約20萬平方米,壁葬、塔葬約2萬個,安葬困難群眾6萬人。2022年,為100余名困難群眾節地生態安葬補貼30余萬元。

  截至2023年2月,96000殯葬服務熱線共接群眾來電14萬次。為群眾減免首次遺體運輸費2185萬元。

  唐楸 陳鈺樺 圖片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提供

編輯: 江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9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