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塑工業遺産 留住“工業鄉愁”

  涪陵區“八一六”地下核工程景區,游客在展廳參觀。(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找到了,打槍壩水廠在那裏!”三月的一個周末,三五成群的游客前往位於渝中區七星崗的重慶市自來水公司打槍壩水廠“打卡”。這座歷經近百年滄桑,至今仍在投用的水廠,近年成為來渝游客的“打卡景點”,同時它也是重慶市級工業遺産項目之一。

  日前,市經信委啟動第三批市級工業遺産認定申報,凡在1980年之前建成的作坊、車間等生産儲運設施,以及與之相關的生活設施、設備檔案等,均符合市級工業遺産申報範圍。

  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重慶有着許多滿載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産。在城市更新和産業升級背景下,如何將工業遺産重塑為文化藝術、休閒消費的空間載體,為城市留下一抹“工業鄉愁”?

  推動“工業銹帶”蝶變“生活秀帶”

  熱鬧繁華的江北區觀音橋,曾經的紡織品倉庫成為如今的北倉文創街區,鬧中取靜,大隱於市。

  在大渡口重鋼環保搬遷老廠房原址上建成的重慶工業博物館,上萬件展品展示了重慶民族工業振興史,述説着近現代重慶工業發展歷程。

  ……

  這些既有工業內核,又有小清新文藝感的景點,近年紛紛從“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活秀帶”,其背後的載體正是工業遺産。

  “重慶在近現代經歷了開埠、抗戰、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建設和三線建設等多個發展階段,工業遺産資源十分豐富。”中國建築學會工業遺産委員會秘書長劉伯英表示,在長達100多年的工業發展歷程中,重慶積澱了大量包括生産廠房、辦公建築、設備工藝、重要文獻等在內的工業遺産,“雖然與傳統歷史文化遺産相比,工業遺産還很年輕,但它們在我國工業經濟建設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的記錄見證。”

  此前,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市部分工業遺産一度面臨“拆”與“留”的抉擇。為此,近年我市相繼&&《重慶市工業遺産管理暫行辦法》《重慶市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打造“生活秀帶”工作方案》等政策,為工業遺産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了完善的規劃設計。

  “啟動市級工業遺産認定申報,正是統籌現有的工業遺産資源,通過實施開發工業旅游、發展文創産業等多種方式盤活‘沉睡資源’,將‘工業銹帶’變為‘生活秀帶’。”市經信委負責人&&,比如在去年我市認定的前兩批共9個市級工業遺産中,包括打槍壩水廠、川江航道絞灘船及歷史資料等,都具備工業特色鮮明、工業文化價值突出、遺産主體保存狀況良好、産權關係明晰等特點。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推動工業歷史文化價值傳承挖掘,全面啟動工業遺産申報認定,既做好開發利用也注重修繕保養。

  在工業遺産肌理中注入新內涵

  重慶市民特別是出生於上世紀70、80年代的群體,或多或少都有在國有廠區家屬院生活過的經歷,那些配套完善的學校、醫院、活動中心,每週放電影的禮堂,開飯時從食堂飄出的飯菜香味,放學後在林蔭道邊嬉戲的身影……可以説,工業遺産承載了不少“老重慶”的兒時記憶。

  “工業遺産是重慶城市文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它們的保護、更新和再利用只有是動態和可持續的,才能讓它們煥發新的活力生機。”重慶市社科院城市與區域經濟所所長彭勁松認為,當前我市對工業遺産開發保護利用存在的痛點包括,工業遺産與城市協同發展不協調、工業遺産保護更新管理有所欠缺、工業遺産開發再利用模式單一,等等。

  他建議,對工業遺産進行保護和開發重塑中,如何在保留原有工業遺産肌理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色為它們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是接下來我市需要做好的功課。

  當前,國內部分省市對工業遺産的改造路徑各不相同,但因地制宜很重要——比如廣東中山岐江公園,是在一座造船廠舊址上改建而成,設計者將自然風景元素與工業生産元素相結合,將老工廠建成為一處富有美感的生活休閒空間;在上海楊樹浦工業區,設計者將當地最大的一個工業碼頭作業區設計成為濱江親水游覽帶,配有咖啡館、酒吧和美食文化街等,定位為休閒購物游客“打卡”……

  “工業遺産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往往具有地域獨特性,要在充分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因地制宜的重塑、再造。”中國旅游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吳普説,比如北京798藝術區,被稱為工業遺産轉型的成功樣本,吸引國內不少城市“照搬照抄”,都將本地工業遺産改造成為文創園,結果在前期吸引一波流量之後,後續出現了經營乏力等問題。因此,只有注入文化創意、高科技技術、節慶活動策劃等元素進行因地制宜開發,工業遺産才能“長盛不衰”。

  喚醒更多工業遺産講好背後的故事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出,要活化利用工業遺産,在保持原有外觀風貌、典型構件基礎上,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設施等方式適應現代生産生活需要。

  在重慶,近年涌現的鵝嶺二廠、涪陵816地下核工程、綦江三江街道老工業基地等一批得到市場認可的工業遺産開發項目,常年游客人氣高漲。

  巴掌大的小平房是小賣部,木質的小窗口是電影票銷售窗口,銹跡斑斑的建築是大型工廠房……在綦江三江街道,當地充分利用閒置老廠房進行“二次包裝”,推動“重慶市製片人協會影視拍攝基地”掛牌,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工業主題影視劇拍攝基地,吸引了上百部劇集在此取景拍攝。

  “三江作為工業影視基地,其優勢在於那些充滿工業特色建築的年代感,是後期搭景無法比擬的。”三江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蔣焰&&,在這裡,不僅車間可以作為“攝影棚”,當年職工生活區的電影院、體育館等都成為了導演們眼中的絕佳取景地。接下來三江將繼續走好影視拍攝基地發展路子,建設全域影視拍攝基地。

  “曾經的三峽電風扇、金鵲電視機等老重慶工業品牌,雖然已在市場競爭中淘汰,但那些工業記憶一直留在市民回憶中。”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況成泉&&,工業遺産的價值不只是保留了廠房遺址,還要讓更多後人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感受這座城市經濟發展脈搏。因此重慶要喚醒更多的工業遺産,比如對於工業遺産的原貌可通過數字技術、文化展板等將其還原,同時通過音像、文字圖片等講好工業遺産背後的故事。

  對於重慶工業遺産的開發前景,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高舜禮很看好。他建議,對工業遺産的開發利用要建立在保護前提下,堅持質與量並重,要考慮當前文旅市場的消費趨勢,選擇好工業遺産的不同呈現載體,在策劃創意和配套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將工業遺産與周邊文旅項目“串珠成線”,形成一條有特色文化內涵的旅游線路,特別是對於那些凝結了民族工業印記的工業遺産,還需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48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