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重慶3月23日電(李元元 韓夢霖 劉文靜)三月的春風,拂過山崗,綠了茶園。
驚蟄過後,在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萱花村,鬱鬱蔥蔥的茶田春意盎然。採茶的村民們輕快地穿梭在一壟壟茶叢中,他們手中採下的第一茬新芽,芽葉細嫩、色脆香幽,將成為今年永川秀芽最新鮮的原料。
3月9日,茶山竹海街道萱花村的茶葉種植基地內,當地村民正在採摘春茶。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我們請了附近四十多個村民來採春茶,每人每天能拿到130元左右的務工費。”劉楊珍在萱花村承包了四十多畝茶地,最近正是秀芽採摘最忙碌的時候。茶産業為當地村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和增收路徑。如今,永川全區的涉茶人員達4萬多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從《茶經》中的記載,可見重慶地區産茶歷史由來已久。重慶是我國茶葉主産區之一,近年來,重慶把茶産業納入全市十大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進行重點培育。作為重慶針形名茶的代表品牌,目前,永川秀芽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幹毛茶産量8500噸,産值10.6億元,品牌估值28.84億元,已培育出20余個茶葉企業。
激活一片葉子,培育一個産業,振興一片鄉村。全國優質農産品、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重慶十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永川秀芽一塊塊“金字招牌”的背後,是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茶研所)幾代科研人員潛心鑽研茶葉科技、推動茶葉研究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沃野逐夢的“科技興農”故事。
3月9日,當地村民展示剛剛採摘的春茶新芽。新華網 耿駿宇 攝
一杯茶 幾代人的沃野逐夢
永川的茶葉種植和生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當地巴岳山、黃瓜山、雲霧山等山脈上,有近19萬畝土地適宜種茶。
1959年,為獻禮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原四川省茶試站(現在的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利用當地原料,成功研製了一款針形綠茶。1964年,國內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教授將其正式命名為永川秀芽。
“因這種茶茶湯清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回甘,深受消費者歡迎。永川秀芽的創制,也終結了巴渝綠茶無知名品牌的歷史。”茶研所副所長徐澤介紹。
通過茶研所幾代科技人員歷經數十次品種改良和工藝提升,圍繞永川秀芽的育種、栽培和加工,永川秀芽現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産、加工核心技術,茶葉品質日臻完善,獲得了63項生産加工專利,在國際國內名優茶評比中獲獎50余次。
永川秀芽屬於綠茶類的針形名茶,茶湯清綠、香氣濃郁。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在永川秀芽的帶動下,永川區也成為全國早市名優茶生産發展規劃重點區域、永川秀芽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重慶市茶葉産業發展綜合示範區。“我們還將永川秀芽針條形名優茶的加工工藝、産品行業標準、茶園生産管理標準及質量追溯制度考評體系等推廣到重慶各個茶區,培育出了巫溪秀芽、邊城秀芽等一系列重慶茶産業領域知名品牌,也帶動了四川、貴州、湖北等周邊省份針條形茶産業的發展。”徐澤&&。
“我們在永川秀芽的優質品種選育、病蟲害監測與綠色防控、原料基地智慧管控方面還在持續進行創新探索。”徐澤介紹。自2018年起,茶研所在永川建立了全市首個智慧茶葉技術體系示範園區,推動茶園機械化、數據化、智慧化,研究人員用一部手機就能實現對茶園的全方位監管。
在永川區的智慧茶園裏,研究人員用一部手機就能實現全方位監管。新華網 耿駿宇 攝
茶研所研究員楊海濱用手機隨機對茶樹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到小程序裏。系統通過對圖片的分析,就可以對這片茶田的産量進行初步估測,估測結果實時反饋到手機上。
“借助大數據採集和智能分析,園區可以精準感知茶園生態環境與茶樹健康實時動態,實現對茶葉産量、品質、養分等方面的精準管理,為茶農提供管控方案。”楊海濱説。
永川秀芽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茶香四溢,標準化茶葉生産線正開足馬力投入生産。新華網 耿駿宇 攝
一杯茶 幾輩人的匠心傳承
採茶季到來後,在永川區茶山竹海街道的重慶雲嶺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永川秀芽標準化加工車間內,數十台加工機械正開足馬力進行加工,茶香飄滿了整個車間。車間旁的倉庫裏,來自萬州、巫溪、秀山等重慶各區縣的茶農們,在永川秀芽手工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魯禮勳的指導下,忙着學習永川秀芽的手工制茶技藝。
魯禮勳介紹,從當天採下的茶葉中,精選出上好的鮮葉,經攤青、殺青、揉捻、抖水、做條、烘乾等六大環節、十二道工序,便得永川秀芽。
這位茶葉“新農人”,同時也是雲嶺茶業生産部技術負責人説,“儘管永川秀芽商業産品已經實現全機械化生産,生産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但手工制茶技藝依然代表着永川秀芽的最高水平,更是一種文化的積澱和傳承。”經過幾代科技專家的不斷創新和反復實踐,永川秀芽手工製作技藝最終形成。魯禮勳&&,自己已經是這一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每年採茶時節,都會為來自全市各個區縣的茶農免費傳授制茶技藝。
茶研所組織的培訓班上,來自重慶各個區縣的茶農正在學習永川秀芽的手工制茶技藝。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在他看來,永川秀芽唇齒留香的關鍵,離不開標準嚴苛的匠心工藝。“全手工制茶,全靠一雙手來感知溫度。以造型來講,如果工藝掌握不好,茶葉的形狀就是彎曲的,達不到永川秀芽緊圓細直、色澤嫩綠的感覺。”魯禮勳&&。
在茶研所,永川秀芽手工製作工藝也因此成為每位研究員的必修課。“要掌握這些工序相當不容易,所以技藝的傳承很重要。除了面向全市舉辦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我們也會定期舉辦技能大賽,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將永川秀芽的非遺製作工藝更好地傳承下去。”魯禮勳説。
3月9日,一位茶藝師在一場永川秀芽品茶活動中分享茶文化。新華網 耿駿宇 攝
一杯茶 一把鄉村振興“金鑰匙”
茶葉作為重慶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集群的優勢特色産業之一,“十四五”期間還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十四五”期間,重慶將整合茶資源,挖掘茶文化,大力推進綠茶、紅茶、白茶品牌建設,打造“重慶綠茶”公用品牌。
當前,永川正以茶為媒,做好茶産業、茶文化、茶經濟的融合文章,推動茶産業進一步發揮助農增收的作用,讓茶産業成為該區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産業。根據規劃,到2025年,永川茶葉種植面積將達到15萬畝,年産幹茶1.05萬噸,産值15億元,全産業鏈産值實現50億元。
作為永川秀芽最大生産基地,永川區永榮鎮每年都會舉行“鄉村時光·採茶季”活動。從2017年開始,永川區還連續6年舉辦鬥茶大會,積極傳播永川秀芽的茶文化和茶風采。未來,永川還規劃建設5個茶文化産業園,力爭“建一片茶園,成一個景點”,逐步推出茶園生態游線路,打造具有永川特色的茶文化鄉村旅游。
茶研所的專家正在對茶葉品質進行感官審評。新華網 耿駿宇 攝
“近年來,通過持續舉辦茶文化旅游節、鬥茶大會、茶文化論壇、採茶節等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永川秀芽的品牌影響力。”徐澤&&。接下來,茶研所還要繼續挖掘永川秀芽的文化內涵,多渠道開展品鑒和宣傳推廣,發揮好永川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區位優勢,將工藝技術推廣到更多的茶區。
2022年,茶研所、雲嶺公司牽頭組建了重慶市茶葉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整合川渝兩地科研資源,服務兩地茶企技術需求。
“我們還要發揮茶研所的科研優勢,引進高端人才和團隊,打造西南茶業科技創新中心,把人才吸引過來,為茶産業發展賦能,為鄉村振興助力。”徐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