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踏着春的節拍,新重慶新農村建設正在全市各地如火如荼展開。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開啟“新重慶新農村”主題宣傳,記者兵分多路,趕赴田間地頭,打探各區縣如何協奏“鄉村振興”的旋律,全方面、多層次記錄反映重慶新農村建設。展現全市幹部群眾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打造現代化農村示範樣本新氣象。帶領網友共同感受,看得到奔頭的新重慶新農村。
重慶市奉節縣古時稱為夔州,被譽為“中華詩城”。
在長達2000多年的夔州詩詞史裏,李白、杜甫、劉禹錫等上千詩人,留下萬餘首傳世名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走進奉節,隨處可以感知到中華詩詞裏的優美意境。
奉節立足生態和人文兩大優勢,以培育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為抓手,依託“三峽之巔,詩·橙奉節”優勢,打好文旅融合、文産融合、文化惠民三張牌,積極構築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體系,打造幸福美麗的精神家園。
“詩與遠方”在奉節
在兔年春節期間,備受全國觀眾喜愛的央視《2023中國詩詞大會》如約而至,重慶奉節第六次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舞&,再尋詩篇裏的三峽,續寫新時代新奉節。

2022第六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奉節縣委宣傳部供圖
奉節積極通過中國詩詞大會、“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等品牌活動,不斷擦亮“中華詩城”金字招牌,大力推動奉節悠久的詩詞文化、三國文化、三峽文化等特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
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與轉化是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基礎。奉節不斷將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區建設、旅游活動和旅游商品開發,推動“優秀文化資源”活化為“特色旅游資源”,並助力鄉村振興。
奉節縣青龍鎮的大窩社區,曾經有一座廢棄的硫磺廠。當地通過多年補植補綠,生態修復,將其改造成了一座國家4A景區。去年“五一”勞動節,景區正式開園之後,迅速成為當地一個市民休閒、自駕的熱門“打卡地”。

大窩景區新貌。奉節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將這裡打造成了一個工業文化體驗區。這裡不僅有望月湖、海豚灣、姻緣橋這些漂亮、現代的景觀,還保留了原來硫磺廠的工業文化遺跡,如廠部、宿舍、食堂、煉磺爐等。這樣能夠讓游客近距離觀賞20世紀50年代國營大礦區的風采。”大窩社區黨支部書記文金平説。
歷史文化元素的注入,極大地提升了大窩景區的文化底蘊和魅力,公園受到了游客的歡迎,也帶動了周邊村民農家樂等産業的發展。
在奉節,像大窩社區一樣,依託自身資源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的村鎮,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全縣打造了一批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市級美麗宜居鄉村和特色産業小鎮、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在推動鄉村文化全面振興中,奉節以文化鑄魂,紮實推動文化旅游融合,將鄉村打造成人們嚮往的“詩與遠方”。
“橙心橙意”助振興
詩城奉節有好山好水,更有臍橙和美食。
奉節是全球八大臍橙主産區之一,奉節臍橙果皮脆而易剝,肉質細嫩化渣,享有“中華名果”之美譽。詩人杜甫移居夔州(今奉節)時曾為之作詩:“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
春節前夕,又到了傳統奉節臍橙成熟採摘的季節。這段時間船行長江三峽奉節段,經常能夠透過三峽飄渺的薄霧,看到一片片黃澄澄的臍橙果子挂滿枝頭。

奉節臍橙喜獲豐收。王傳貴 攝
奉節依託臍橙産業,帶動一方脫貧致富,演繹了“一棵樹致富30萬人”的故事。如今,奉節臍橙作為當地特色農産品,除了“致富果”身份之外,更以“詩·橙”之名,助推鄉村農旅融合,串起了更長的鄉村振興“甜蜜産業”。
奉節縣將“詩城”文化與臍橙産業結合起來,講好“詩與橙”的故事,助推農旅融合發展,推動橙旅結合,打造了中國長江柑橘博覽園、詩•橙小鎮,建設橙旅融合示範點,培育星級橙家樂,助力形成臍橙+旅游經濟聯合體。
歷史文化悠久的奉節白帝城,周邊就是大面積的臍橙産區。“先賞白帝城,再品‘白帝橙’”,成了一條頗受游客歡迎的農旅融合線路。

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果農採摘臍橙。王傳貴 攝
如何讓鄉村旅游有特色?奉節着力在品牌和辨識度上下功夫,用文化創新賦能鄉村振興。
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臍橙種植面積上萬畝,産業規模大,種植技術成熟。近年來當地每年三四月份出現的“花果同樹”奇觀,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打卡”。
永樂鎮大壩村黨支部副書記左明春説:“在以前,臍橙基本上長3個月左右就要上市,每年在2月底前就會被全部採摘了。現在通過科學選育,臍橙挂果能長達8個月。這樣不但能讓臍橙錯峰上市增加效益,更能讓臍橙在春暖花開之時,形成“花果同樹”的奇觀,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比較獨到賣點。”
文明添香打造樣板
4日一大早,家住奉節縣朱衣鎮硯瓦村的村民郭世貴就提着一大袋的空塑料瓶來到了村裏的“朱衣鎮硯瓦村垃圾銀行兌換點”,用廢品換取了一些日用品。
硯瓦村黨支部書記田邦中説:“以前農村這些塑料廢品,村民習慣於隨着垃圾扔掉,容易污染環境。後面村裏設了這個“垃圾銀行”,村民能夠用廢品換一些東西。這樣既增進環保,又能讓村民得到一些實惠。現在這個“垃圾銀行兌換點”已經運行了4年多,幫助村民提升了衞生和環保意識。”
奉節縣朱衣鎮硯瓦村是農業農村部評選的“一村一品”示範村。硯瓦村在弘揚“詩·橙”文化,抓橙旅融合的基礎上,育村風淳民風,大力實施“五個好”工程,構建起了和諧家園的良好氛圍。

長江三峽奉節段。王傳貴 攝
“五個好”的內容包括:創建“清潔家園環境好”的人居環境,耕耘“勤勞孝善家風好”的家風沃土,營造“詩書傳家教育好”的文化氛圍,建立“和諧鄰里團結好”的鄰里關係,規範村民“遵紀守法行為好”的行為習慣。
硯瓦村建設和諧鄉村的實踐只是奉節以文化引領、産業帶動為鄉村振興賦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奉節通過大力實施淳樸鄉情工程,推進道德教化;實施動聽鄉音工程,推進文化惠民;實施新型鄉賢工程,彰顯榜樣力量;實施文明鄉風工程,推進移風易俗;實施美麗鄉愁工程,傳承農耕文化。
在講好奉節故事中,增強群眾的自豪感,奉節在推進文化振興中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努力貢獻鄉村文化振興的“奉節力量”, 精心打造文化振興“奉節樣板”。李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