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重慶:420萬畝濕地擦亮山城“生態底色”
2023年02月02日 17:07 來源: 新華網

三江國家濕地公園。新華網發(資料圖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新華網重慶2月2日電(李華曾 陳雨)“我家就在濕地公園旁邊,這裏空氣很清新,早上我會去公園跑步,晚飯後也經常和家人在江邊散步,很舒服。”重慶市民彭先生説。

  彭先生口中的濕地公園是位于重慶市合川區的三江國家濕地公園。該濕地公園于2月2日正式挂牌,是一個集濕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遊憩休閒、體驗觀光、科學研究、生態文明教育等于一體的“濕地科普園”。

  “在濕地公園的建設中,我們累計投入12.7億元,實施了小安溪重點河段綜合治理工程、嘉陵江花灘段生態護岸工程等一批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開展了濕地景觀再造、鳥類棲息地營造等濕地恢復和景觀優化工作;完成了公園遊步道、親水棧道、觀景平臺等生態旅遊基礎設施。目前,這裏已經成為遊客打卡和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合川區林業局局長李小剛説。

  來自重慶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重慶現有各類濕地420萬畝,已建立10個濕地自然保護區、22個國家濕地公園、4個市級濕地公園、3處市級重要濕地。梁平區獲頒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證書。

  近年來,重慶市以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為重點大力實施濕地修復,通過實施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退化濕地恢復等工程,增強了濕地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物種的黃嘴潛鳥,2022年1月首次出現在重慶長江江津支坪段的江面,這説明重慶的生態環境正在持續變好。”重慶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曾麗説。

  據悉,黃嘴潛鳥主要繁殖在環北極苔原的淡水濕地,越冬于太平洋的亞熱帶北緯50°海域,數量稀少。在中國,黃嘴潛鳥為罕見的水鳥,極少越冬于淡水水域,在重慶為罕見冬候鳥。

  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近年來,重慶探索出了小微濕地與環境治理、有機産業、民宿康養、生態旅遊等深度融合模式發展濕地生態惠民産業,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目前,重慶市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夢溪湉園梯塘小微濕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履行《濕地公約》30周年成就展。

  接下來,重慶將加快編制出臺《重慶市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建立健全濕地監督管理制度,強化濕地生態教育。

2022年1月,黃嘴潛鳥首次被拍攝到出現在重慶長江江津支坪段的江面。新華網發(江華志 攝)

重慶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一角。新華網發(資料圖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重慶彩雲湖國家濕地公園美如畫。新華網發(資料圖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