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交通運輸行業全力以赴保物流暢通

   交通物流,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確保供應鏈産業鏈穩定的重要抓手。它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菜籃子、米袋子”等重點民生物資供應,關係著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産資料供應。

  當前,我市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如何保障交通物流暢通,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公路貨運:

  落實“白名單”制度

  在疫情防控下,如何確保貨車正常通行?

  據了解,我市積極落實貨運司機“白名單”制度,已為6745名交通運輸從業人員辦理了保供人員電子通行證,累計轉碼貨車司機1946人,切實保障貨運物流暢通。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部門還積極梳理長安汽車等龍頭企業在長三角等地區重點配套企業名單,協調48戶企業納入工信部“白名單”管理。

  同時,我市暢通重點物資車輛通行證線上、線下辦理渠道,按照“一車一證一線路”原則,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發放86753張。

  此外,我市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印發《加強來渝返渝貨車司機防控工作的通知》,分類落實來渝返渝貨車駕駛員防控處置措施,不簡單以車籍地、戶籍地作為限制通行條件,對貨車駕駛員實施分類查驗和分類處置,確保貨車駕駛員在履行防控措施的情況下順暢通行。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4.5噸以上貨運車輛,約有18萬輛在運作,正常上崗18.5萬人。

  接駁專班:

  解決貨車“最後一公里”問題

  雙福國際農貿城,是全市最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

  11月24日上午10時,48歲的張攻橋身穿防護服、戴著N95口罩,站在雙福農貿市場對面停車場——市外高風險貨車入渝等候區。一輛外地運輸蔬菜的大貨車消殺完畢後,他立即上車,將車開到市場指定的蔬菜攤位,再步行返回等候區,準備接駁下一輛大貨車。

  “駕駛員屬市外高風險來渝人員,需按照疫情防控規定進行隔離觀察,不能直接進入市場。”重慶長運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解決這些貨車“最後一公里”問題,該集團與雙福國際農貿城共同制定了市外高風險地區來渝貨車“零接觸”接駁方案和市外高風險地區來渝駕駛員“零感染”轉運方案。為此,重慶長運集團組建了由50余名駕駛員、5名工作人員組成的保供車輛接駁工作專班,以及市外來渝高風險地區駕駛員轉運工作專班。

  “我和50多個同事,在這裏吃住2個多月了。”張攻橋告訴記者。今年9月以來,他們共計接駁約2.35萬輛車,有效地保障了全市“菜籃子”的安全穩定。

  據介紹,我市交通部門正全力推進各寄遞企業恢復正常運營,組建行業保通保暢應急隊伍,全力參與應急保供。

  如民生集團,針對物流運輸訂單增長的現狀,已投入近100臺集卡拖車、30余臺城市配送車輛,用于川渝地區糧油米面、牛奶等生活物資運輸和重慶中心城區生鮮物資配送,日運輸物資100余標箱,生鮮配送約60車次,全力保障全市基本生産物資供應。

  物流通道:

  閉環管理保通保暢

  11月23日20時許,一聲嘹亮的汽笛聲劃破夜空,裝載著525輛商品車的民生集團“民鐸”輪從果園港滾裝碼頭起航,駛往目的地武漢。

  物流大通道,是我市經濟運轉的大動脈。

  “本次疫情發生後,我們迅速實行閉環管理。”民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集團有200多名員工,24小時吃住在碼頭、車站、機場貨站、倉庫生産一線,現場負責裝船、裝車事宜,協助辦理貨車進出港口通行證,對運輸車輛消殺,為貨車司機提供防護用品,確保水、陸、空、倉物流暢通。

  據統計,近半個月來,民生集團共發運集裝箱班輪54航次,運輸重箱近1.1萬TEU(集裝箱);發運滾裝船舶19艘次,運輸商品車1萬余輛,其中果園港滾裝碼頭就有16艘次滾裝商品車發往長江中下遊終端市場,發運量較平時增長了約30%。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大通道暢通,我市成立了由27個部門組成的物流保通保暢領導小組,下設重點物資轉机站、産業鏈保障、道路運輸通行保障、商貿物流保通保暢、交通運輸保障、郵政快遞保障工作專班等6個工作專班,確保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高效落地落實。

  “目前全市高速公路、航道船閘、港口碼頭、火車站和機場均保持開放狀態。”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全部開放,日均貨車流量約13萬輛次;果園港、萬州江南等港口碼頭正常運轉,往來長江中下遊船舶暢通無阻。

  記者 楊永芹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15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