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青年“變身”科普博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1/22 10:25:01
來源:光明日報

科研青年“變身”科普博主

字體:

  知識的生産者化身知識的傳播者,青年科研人員“變身”科普博主,這是一個在資訊社會傳播科學知識、引導全民學習、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新時代故事。

  超過兩千萬粉絲的“網絡熱傳生物鑒定”博主張辰亮,心理學知識科普博主“Ethan清醒思考”,千萬粉絲的財經科普博主溫義飛,等等,在B站、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傳播平臺上,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例子讓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明白曉暢。這些科普傳播實踐契合了當今時代知識傳播競爭、知識無界和知識效用最大化的主題。

  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激烈的“知識傳播競爭”中獨領風騷。傳播技術進步豐富了媒體形態,自媒體興起擴大了傳播主體、拓寬了傳播渠道、重塑了傳播環境,但互聯網環境充斥著不準確、無效和虛假資訊,讓網民容易受“資訊繭房”“資訊過載”影響。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科學係統的知識生産和深入淺出的知識表達,佔領新媒體時代知識傳播競爭的高地,為社會輸出兼具科學性和普及性的知識。青年科研工作者化身科普博主,他們不僅掌握各自領域的係統性科學知識,而且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善于找到科學知識中專業性和通俗性的結合點,在各大網絡平臺大顯身手,備受網民的青睞和追捧。  

  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公益科普”踐行“知識無界”。科學知識是日積月累、社會共用的精神財富。盡管係統深入的科學知識存在認知門檻,但知識學習不應劃定身份界限。互聯網技術大大降低了知識傳播成本,倡導“知識無界”應是資訊時代的價值理念。青年科研工作者投身公益科普,借助網絡平臺傳播專業科學知識,在娛樂化的氛圍裏建立了一個共用的知識綠洲,助推科學知識大眾化傳播和無邊界接收。在互聯網付費知識産品大行其道的當下,公益科普是對科學知識公共屬性的回歸。

  青年科研工作者勇挑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和認知水準的重任。科學知識為解釋自然和社會的關係而得以生産,在社會中暢通流轉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價值。青年科研工作者主業是在高校或科研機構裏生産知識,知識傳播大多局限于科學家內部。當青年科研工作者“變身”科普博主,破除知識流動的圍墻,讓廣大的民眾接觸到、接收到這些知識,助推國民科學文化素養和全民認知水準的提升,知識效用才得以最大化。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普過程中善于借助互聯網平臺,提升知識傳播便捷性,使得科學知識受眾大大增加,降低了知識效用發揮的邊際成本。

  互聯網時代為科普創新提供了新契機,新媒體發展為知識傳播拓寬了渠道。在此背景下,青年科研人員化身科普博主,為科普工作注入年輕血液的同時,也應該在科普內容、科普隊伍和科普對話中遵循以下原則。

  注重科普內容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科普博主將專業性較強的科學知識和多元傳播方式融合時要做到不偏不倚,不因追求傳播噱頭而犧牲科學知識的準確性,既要保障知識的科學性,又要兼顧民眾的求知欲。

  促進科普隊伍兼職化與專職化的結合。高水準的科普隊伍是我國科普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基本保障。除了專職科普工作者外,青年科研工作者具有專業係統的學科知識背景,了解網絡閱讀和認知的習慣與規律,是兼職科普工作有待開發的有生力量。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新媒體運營和傳播技能的加持下,將成為科普事業的重要推動者。

  強化科普對話互動性與規范性的相容。互聯網釋放了充足的話語空間,部分科普博主的評論區存在庸俗化、情緒化的公共討論,缺乏理性客觀的對話溝通氛圍和訓練有素的公共討論能力。這需要社會各界重視起來、行動起來,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對話環境,讓科學知識的傳播與互動在其中健康發展。

  (作者:楊菁,係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劉俊娜,係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係2022年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課題“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內容)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