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能源心臟”的前世今生

  11月15日下午,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項目首&機組點火成功。

  重慶電廠,這座西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再度引發關注。它有着怎樣的前世今生,搬遷的背後隱藏着哪些故事?

  老電廠曾為重慶提供60%的電力

  《重慶電廠廠史》記載,重慶剛解放時,僅有3座公用發電廠,即第一發電所(大溪溝發電廠)、第二發電所(彈子石發電所)、第三發電所(鵝公岩發電廠)。加上11家自備發電容量的工廠,全市的總裝機容量僅有26850瓦。

  當時,重慶一度有“電搖機器不如手,油燈反比電燈明”的説法。

  “一五”計劃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電不夠用,如何建設工業?1954年,位於九龍坡黃桷坪的重慶電廠應運而生。它是西南地區首座自動化火力發電廠,建成當年就提供了重慶市60%的電力,當年共發電7653萬千瓦時。由此,它成為了重慶的“能源心臟”。到1985年,重慶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696兆瓦,成為西南地區當時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截至全部關停,該廠累計發電達1262億千瓦時。

  2015年,重慶電廠環保遷建,但和它有關的記憶還在原址續寫。例如,今年10月底,建於1996年的重慶電廠家屬區同樂園,就在城市更新中被改造為一座社區公園。

  下一步,重慶電廠工業遺址將打造成為重慶美術公園的核心區。工業廠房將被改造,發揮美術博覽交流會展功能。重慶電廠的兩座煙囪是全重慶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工業遺跡之一,今後有望被打造為“燈塔”,點亮重慶夜景。

  採用全球領先的“超超臨界高效發電技術”

  如今的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項目,不僅換了地址,也實現了技術升級。記者了解到,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項目應用了採用全球領先的高效超超臨界發電技術,發電效率更高。

  這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先來了解一下技術背景。我們知道,火力發電通過煤燒水,讓水變成水蒸氣,蒸汽再推動汽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蒸汽的壓力和溫度參數越高,發電效率越高。

  超超臨界,是指介質的狀態。在煤電生産領域,就是指水的狀態。在374.15℃、22.129兆帕壓力下,水蒸氣的密度與液態水相同,這就是水的臨界點參數。

  在煤電生産中,爐內蒸汽溫度不低於593℃,或主蒸汽壓力不低於25至31兆帕,都被稱為超超臨界。用這樣高溫度、高壓力參數的蒸汽去推動汽輪機組做功的發電技術,就是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這種技術,可有效降低煤電發電的供電能耗。目前,該技術和示範工程已經在全國推廣,佔煤電總裝機容量的26%。

  杜絕傳統火電廠的“酸雨、石膏雨”現象

  除了發電技術升級,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項目的環保技術也實現了升級。該項目採用國內領先的“近零排放”煙氣處理方案,排放指標優於天然氣發電排放標準,能夠有效杜絕“酸雨、石膏雨”現象。

  所謂的“酸雨、石膏雨”,是指火力發電中産生的濕煙氣自煙囪口排出後,不能抬升和擴散到大氣中,導致煙氣中攜帶的液滴聚集在煙囪附近。液滴落到地面,便會形成酸性水和點點黃白色的“石膏雨”,對電廠及周邊環境産生污染。

  如今,隨着環保高標準的實施,“酸雨、石膏雨”將不復存在。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重慶電廠環保遷建項目2&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濕冷發電機組,採用帶自然通風冷卻塔的循環供水系統,不僅能大幅度減少新鮮水耗量,還做到了廢水零排放,每年節約原料費用近1億元。

  同時,該項目還將同步建設高效靜電除塵、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和SCR脫硝環保裝置,實現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3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