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縣醫變村醫,治病更傳藝
2022年11月24日 14:14 來源: 半月談

  前不久,52歲的重慶市墊江縣大石鄉花寨村慢阻肺患者徐華兵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大石鄉衛生院醫生陳小會接到緊急求助後,10來分鐘就趕到徐華兵家中。一番搶救後,患者終于轉危為安。

  陳小會是該縣中醫院肺病科派遣到大石鄉衛生院工作的骨幹醫師。近年來,墊江縣探索臨床醫師“縣管鄉用”配置新模式,即縣級醫院派出骨幹醫師對口幫扶基層衛生院,每年定期輪換派遣,有效破解基層醫療人才短缺困境,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以緩解。圖片

  “縣管鄉用”瞄準基層醫療人才短板

  為保障“縣管鄉用”模式有效推行,墊江縣2015年出臺的方案,明確了編制、財政、人力社保、縣級醫院等部門和單位職能職責。

  “其中,在人員選派方面,先由基層醫療機構報送用人需求,再由上級醫療機構進行遴選,並進行綜合調劑後再選派,盡可能滿足基層人才需求,也確保派出人員能真正發揮作用。”墊江縣衛健委副主任向昱陽説。

  

墊江縣人民醫院“縣聘鄉用”醫生深入田間地頭,為老百姓提供到府服務。

  向昱陽介紹,在滿足兩家三甲醫院正常工作需要和不新增編制總額要求下,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單獨設置“縣管鄉用”專用醫師編制100個,建立完善“定編制規模,定基層配置數,定縣級醫院派遣數”工作機制。

  經費方面,墊江縣充分保障派遣醫師經濟待遇、工作經費,納入每年縣級財政預算安排,落實派遣醫師經費保障每人每年8萬元,分別定額補助派遣醫院和基層接受單位4萬元。

  確保人才“沉下去、幹得好

  2019年7月,縣人民醫院腎內科醫生劉睿申請到澄溪鎮中心衛生院服務一年,負責衛生院醫療品質控制,以及腎內科查房、手術等工作。根據相關優待政策,劉睿在一年後被優先提拔為科室主任,並順利晉升副高職稱。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縣級醫院醫師晉升上一級職稱,墊江嚴格要求具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派遣醫師服務期滿回原單位後,享受晉升職稱優先、提任職務優先、評優評先優先等優待政策。

  截至目前,2015年以來累計124名派遣醫生中,11人已被提拔為中層幹部或科室負責人,70人次年度考核為優秀,25人成功晉升職稱。

  在待遇方面,派遣醫師在原單位身份不變、薪酬不降,確保個人工資、績效等經濟待遇不低于原單位科室同級人員平均水準。

  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作為縣級醫院的肺病科中醫師,在鄉鎮為病人治病固然重要,但基層衛生院更需要的是帶不走的技術和理念。”陳小會説,診療工作外,她還將更多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技術傳授給衛生院的同事。

  “縣管鄉用”新模式有效破解基層醫療人才短缺困境,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管理水準,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以緩解。

  近年來,在縣級醫院的人才支援下,硯臺鎮衛生院規范建設針灸理療科,成為當地特色科室;沙坪鎮衛生院針灸理療科門診人次由每年1140人次增至3100余人次;普順鎮衛生院開展新技術施用11項;鶴遊中心衛生院中醫內科醫療品質快速提升,中藥飲片使用率達76%……在此基礎上,群眾在當地衛生院能以鄉鎮醫院的收費標準享受縣級醫院同等的醫療服務,並省去舟車勞頓,讓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得到解決。

  統計數據顯示,墊江縣基層診療量2021年、2020年均高于全市平均水準7.39、11.5個百分點,連續10年保持90%以上“大病不出縣”。

  半月談記者:趙宇飛 李曉婷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15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