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專家點評中考第二天試卷:數學沒有偏難怪題 歷史體現減負提質

  6月13日是重慶2022年初中學業水準暨高中招生考試第二天,考試科目為數學、道德與法治、歷史。這三門學科的命題思路是什麼?考題有哪些特點?對今後學科教學有怎樣的指導意義?對此,市教委組織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解讀。

  數學

  內容“保底”,難度“限高”

  命題專家解讀:

  今年試題適當調整考點,適度降低難度,在知識種類、廣度、深度、平衡度上保持與課標一致,體現課程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表現,對初中數學的核心知識進行了重點全面考查。

  試題設計注重基礎,體現能力,沒有偏難怪題,以教學實情作為命題的基本出發點,考試內容“保底”,難度“限高”。

  試題注重增強與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繫,避免單純記憶、機械化訓練的內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卷壓軸題的背景來源于教材中的素材,體現了公平性,對引導教師教學重視教材、回歸教材有正面的作用。

  教師點評:

  重慶八中初三數學備課組長盧雲認為,今年的兩套中考數學試題原創且考查內容新穎,改變了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了試題的開放性。兩套試題都由原來的12選、6填、8解答,變為12選、4填、9解答,共25道題,通過適當增加解答題的數量,更好地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題較往年減少一道題,試卷由8頁變為6頁,減少了閱讀量。在基礎題的考查上體現了基礎全面化,最基礎的知識與核心概念佔了114分,且貼近教材練習題,既很好地呈現了畢業考試的功能,又充分體現了“雙減”的要求。

  試題關注數學的核心素養,注重數學關鍵能力的考查,減少學生通過機械刷題取得高分的現象。比如試題12題,既考查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考驗學生的推理素養,只要充分把握知識本質與思維核心,就能順利解題。

  試題還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而不僅僅是模型、結果。

  道德與法治

  引導考生從做題走向做人做事

  命題專家解讀:

  今年試題的題型結構、呈現方式、難易程度與往年總體保持一致,無偏題、怪題。整套試卷緊密聯繫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時政熱點,堅持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試題關注法治內容、法治精神的考查。如第4題,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為背景,圍繞奮鬥青春的時代主題,繪制了四組不同青年群體像,展現青年的魄力和擔當,引導學生不僅從法律角度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分析、判斷,更有以青春“底色”點亮中國,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價值引導。

  試題從呈現形式、情境創設、問題設置以及答案生成等多方面做了積極探索,進一步增強了試題的探究性、開放性、創新性、綜合性,引導考生從解題走向解決問題、從做題走向做人做事。

  試題還注重對本土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深度挖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做到了在考查中融知識、情境、素養于一體。

  教師點評:

  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道德與法治備課組長文雯表示,今年道德與法治試題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立意選材、情境設置、問題設計都堅持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同時,試題緊扣社會生活熱點,在考查中關注基礎性,由此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教材、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減少機械刷題。比如14題中思考“零碳生活”可能産生的影響,並分析産生該影響的依據,以此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同時,從理論依據和現實做法兩個維度展開,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此外,今年的試題還突出勞動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勞動意識。

  歷史

  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

  命題專家解讀:

  今年試題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精選材料、創設情境、設置問題。

  如A卷第18題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為背景,設計了以“致青春”為主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馬克思、毛澤東等偉人青年時代的成長歷程,讓學生感悟理想之美、奮鬥之美、青春之美,思考新時代青年應該如何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試題在著力落實國家“雙減”政策、體現“減負提質”方向的同時,不僅注意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還注意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初中歷史學科能力考查。試題尤其突出考查了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解讀史料並運用史料來實證和解釋歷史,根據歷史事實進行歷史敘述的能力。

  教師點評:

  重慶市江北巴川量子學校初中歷史學科組長林秋菊認為,今年的試題嚴格依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命題,突出主幹,減少知識性試題的比例,不考偏繁、偏難知識,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有效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試題閱讀量有所減少,學生思考和作答的時間更充裕。

  試題主動回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難度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問題情境形式多樣,有文字、表格、圖片、地圖等,學生在一個個新情境中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有效考查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73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