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永川區中山路街道城市田園試點項目,大片水稻秧苗、高粱、玉米、黃豆等長勢喜人。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6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位於永川區中山路街道望城坡的城市田園試點項目(下稱試點項目)已具雛形,預計今年10月基本竣工投用。這也是全市首個城市田園試點項目,對推動城市田園與耕地保護相融合、滿足糧食生産剛性要求有重要意義。
該試點項目位於永川城區中心,緊鄰居民小區。記者在試點項目現場看到,大片水稻秧苗吐綠,高粱、玉米、黃豆等長勢喜人,和四週果樹一同形成優美的田園風景。空中不時有白鷺、燕子飛過,生態環境十分和諧。
永川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局長李勇介紹,試點項目總面積723畝,內有285畝耕地,其中130畝為基本農田。這裡原本是閒置地,按照以往城市建設慣例,試點項目內的耕地難以保留。為落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要求,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指導永川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科學編制試點項目規劃,從源頭優化項目區內各類用地空間,探索城鎮開發邊界與永久基本農田的協調布局。
經過多次論證後,試點項目規劃以在城區中“開天窗”的方式,保留成片耕地。在試點項目範圍內布局了生態田園環、生態林帶、彩色稻田修復區、農耕田園保護區、生態林修復區和生態果園修復區,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和質量雙提升,建設用地只減不增,林地保綠增色。
“以前這是一片荒坡,現在整治好了,又能變成良田。”試點項目現場負責人閔希國説,去年以來,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田坎歸併、宅基地復墾、修建農業灌溉基礎設施等,試點範圍內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已形成集中連片優質耕地,耕地總面積增至340畝,預計8月可收穫首批生態稻穀。
耕地“住”進城市建成區後,下一步如何與之長久共生?李勇介紹,試點項目將把土地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修復、宅基地復墾等充分結合,提升項目區內生態景觀功能,推動城市田園與耕地保護相融合,構建城市鄉村景觀互動、互聯、互融的發展新格局。
試點項目還能産生經濟價值。試點區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將採取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方式,建立認養、認管、認建制度,多元化增加農民收入。據測算,340畝耕地(含36畝水田)引入社會資本後,項目區內或周邊農民每年至少可增收800元以上。(記者 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