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復演火爆的臺前幕後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倒在歌樂山下的一群英雄,有個共同的革命理想。

  70多年後,歌樂山下的一群人,有個共同的願望:向英雄致敬,打造《重慶·1949》,講好重慶故事,傳承紅岩精神。為此,他們定制了一個與劇同名的劇院,並不斷打磨這部紅色舞臺劇。

  《重慶·1949》一經推出,口碑持續走高,不到一年時間,就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熱門劇目,其中不乏“二刷”“三刷”的觀眾。該劇今年完成春節檔演出後,停演一月打磨劇目,復演之後再次刷爆社交平臺。

  這部紅色題材舞臺劇憑什麼收獲好口碑?復演的《重慶·1949》有何特點?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燃點與淚點並存吸引觀眾

  4月2日晚,《重慶·1949》在重慶1949大劇院上演,這是該劇調整升級後的首場演出。

  舞臺上,精彩的內容與精致的舞美相輔相成——磁器口、吊腳樓、長梯坎近在眼前,重慶特有的城市元素觸動人心,讓觀眾倣佛回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的重慶。

  《重慶·1949》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大背景,講述了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黎明即將到來的前夜,與敵人殊死搏鬥、寧死不屈的感人故事。

  “《重慶·1949》要講的不僅僅是當年在白公館、渣滓洞犧牲的先烈們的故事,還有無數為了重慶解放而犧牲的普通人的故事。”總導演李捍忠介紹,該劇不僅有大寫意的場面鋪排,還有許多細膩的情感刻畫。“如金秀面對孩子與戰友拒簽自白書;獄中的風娃照料一株野花,期待它長成參天大樹;國歌聲中,烈士們面帶笑容向我們告別等片段,觸發每個人內心的情感。”

  舞臺上,渴望看到新中國成立的共産黨人在黎明前倒下,他們用平靜、堅毅的話語説著“請忘了我們吧,擦幹眼淚,忘了悲痛,向著光明……”

  散場後,市民熊曉瑜和朋友討論著劇目,意猶未盡。“真沒想到,紅色劇目還能這麼演,可以説燃點與淚點並存。我和朋友準備一起‘二刷’。”

  “95後”觀眾張涵瑞不到一年“三刷”《重慶·1949》。“我先是被這部劇的一個個真情實意的故事吸引,然後被高科技效果震撼。”張涵瑞説,“革命者堅持信仰,放棄一切,就是希望後來人享受美好。我會永遠記得他們。”

  作為一部主旋律題材作品,《重慶·1949》自首演以來就受到年輕人青睞。據統計,“00後”“90後”佔了觀眾的一半以上,70%的觀眾年齡在35歲以下。

  帶著使命及感情反覆打磨

  好的觀演體驗、精彩的表演可以提升“復購率”,最根本的還是要經受市場檢驗——是否經得起一刷再“刷”,經得起被觀眾反覆品味?《重慶·1949》的“絕殺技”就是反覆打磨。重慶日報記者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上發現,眾多反覆觀看《重慶·1949》的觀眾表示,每一次觀看總能發現新的細節。

  今年2月,為了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劇體驗,主創團隊從劇情內容、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對該劇再次進行了精心修改打磨,在同一時間內,多維度展現出不同的敘事場景,形成具有蒙太奇演繹方式的空間意境,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方式,讓生活在現代的人們能夠和英雄“對話”。

  “如何讓更多人了解紅岩故事,弘揚紅岩精神?我們是帶著感情和使命感來做這部紅色舞臺劇。”談起此次調整升級,《重慶·1949》出品人、重慶興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曉平坐在劇場角落裏感觸頗深。

  李捍忠介紹道,為了更好地提升觀眾的觀演感受,劇組還增加了不少畫外音,並對部分場景進行了針對性地處理,使人物情感和故事線索更清晰,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加凸顯。

  “這麼好的一部作品、這麼好的一個角色,對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機會。”22歲的吳鵬,原本是重慶師范大學表演係的學生,經過1年的強化訓練後,他用實力拿下了劇中的“林子傑”一角。“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但我心中依然懷有疑惑,為什麼他們可以不惜犧牲生命來追求自己的理想?通過一次又一次地排練,通過觀眾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我終于理解了他們,也明白一個道理,人必須要有理想和追求。”

  用作品致敬英雄的城市

  歌樂山下,外形酷似表盤的重慶1949大劇院倣佛一座巨大的時鐘。這是專為舞臺劇《重慶·1949》而打造的劇院。

  “劇目策劃之初,我就想將其做成一個沉浸式場景,通過蒙太奇的方式,多維度展現重慶特色。”宋曉平表示,他們邀請專家,打造了一個多維立體沉浸式的室內舞臺。2020年7月開啟劇院建造工作,受洪水、疫情影響,工期一度被推遲。直到2021年5月,重慶1949大劇院竣工。

  舞臺和觀眾席分為5個圓圈,且360度可旋轉,演員們如同畫卷一般出現在觀眾眼前,又如電影鏡頭一般拉近推遠,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觀眾區和舞臺相融合,形成沉浸式劇場。這意味著演藝空間與觀演空間相互穿插,而因為每個圓環都在旋轉,在同一時間,不同區域的觀眾會看到不同的場景。比如,在第一幕中,劇中人物張雲霞和萬昌明在聯絡點,幾名地下黨員在工廠區,林子雄、顧鐵夫和特務在辦公室,三個劇情同時上演,這種蒙太奇演繹方式讓觀眾直呼“恨不得多長幾雙眼睛”。

  在劇目制作的背後,集中了眾多科技元素。160個獨立頂部懸吊電機組成燈光舞美裝置,超20臺空中旋轉升降的燈光車……光是5個能夠旋轉的舞臺圓環上有磁器口、牌坊、輪船等各種實景造型,布景最低的16米、最高20多米、最輕的也有20多噸,要在五個圓環上以每秒1.2米的速度旋轉,不能發生絲毫刮碰。“這就像5輛6層樓高的火車在室內跑,不能有聲音,還要絕對安全、平穩,這技術難度可想而知,但也提升了我們的文化自信。”該劇總策劃張小可看來,他們正嘗試在科技與主旋律戲劇作品的結合中,尋找平衡點,希望能用這樣一部作品致敬這座英雄的城市。

  “隨著在重慶1949大劇院進行駐演,《重慶·1949》的話題度不斷升溫,品牌影響力持續輻射。與此同時,該劇還與不同文旅項目之間形成了強有力的聯動,相互引流,增加了旅遊産品層次,形成雙贏局面。”宋曉平説,《重慶·1949》傳遞了今天“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接下來,我們除了繼續保持常態化日常演出外,還將適時對劇目進行調整打磨,讓更多人從舞臺劇中了解紅岩故事、感受紅岩精神。”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5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