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天氣忽冷忽熱,早春茶來遲了 清明後中端名優茶會大量上市

  永川區雲霧山、陰山、箕山、巴岳山片區等地共10.8萬畝茶葉已陸續進入採摘期,預計今年春茶産量將達到8300噸以上,可實現産值10多億元。特約攝影 陳仕川/視覺重慶

  新鮮採摘的春茶葉。通訊員 李文靜 攝/視覺重慶

  “我種茶樹40多年,這麼惱火的天氣情況,還從來沒遇到過。”3月26日,永川區永榮鎮的茶山上,永榮茶廠負責人田朝樹看著工人們身披雨衣冒雨採茶的身影,無奈嘆道。

  陽春三月,本是春茶採摘、生産旺季,可諸多茶園負責人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都發出了跟田朝樹一樣的感嘆。

  原因何在?記者走訪了解到,天氣是主要原因,疫情也從中“作梗”。市農技推廣總站研究員陳明成介紹,今年二三月份,重慶天氣呈前期氣溫偏低、後期升溫較快的態勢,導致茶葉2月萌發量少,3月又生長過快,全市春茶總體開採時間較上年推遲10天左右,春茶加工較去年延遲15天左右,且部分茶區高檔名茶産量減少,茶葉品質有所下降。

  據市農技推廣總站預計,今年一季度全市名茶較上年同期減産10%—15%,特別是高檔早春名茶減幅較大。

  天氣驟冷驟熱

  部分早春茶産區減産

  對於春茶,種茶人有句話:“早採三天是寶,晚採三天是草。”為了搶佔早春茶市場,茶農、茶企對茶葉採摘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

  縱觀往年,我市不少茶區2月份就陸續開園,有些甚至早至春節前後。但今年2月,天氣回暖緩慢,10℃以下低溫持續半個多月。“一般來説,春季二三月份,氣溫在15℃至25℃區間內是最適宜春茶生長的。”田朝樹&&,2月份持續低溫,茶芽萌發慢,導致永川茶園開採時間較往年推遲了近半個月。

  同樣,萬州、秀山等高山茶區也延遲了約20天,直到3月10日才開採。萬州聚緣川秀公司負責人何開龍告訴記者,往年2月他的3000畝茶園能收5000多斤鮮葉,今年産量則為零。

  低溫還導致産量下降。秀山皇茗苑公司負責人劉國軍稱,從他自主運營的8000畝基地來看,早春一芽一葉的高端茶葉産量較往年低了20%。早春茶區受影響則更為嚴重,田朝樹的早春茶葉減産量近50%。

  陳明成&&,由於南方産區普遍遭遇低溫,春茶開採皆有所推遲,導致早春茶原料緊張,部分外地茶商到我市永川、榮昌等早春茶區搶購鮮葉,一舉將獨芽價格推至260元/公斤,單價上漲近100元,創下歷年新高。所以,今年早春新茶價格也應聲上漲30%左右。

  人工成本上漲

  前期沒得採,後期採不贏

  “雖然價格上漲,但産量低了,尤其是今年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利潤空間反而降低了。”田朝樹高興不起來。

  工人難找,是今年茶企普遍遇到的一大難題。按照往年,何開龍需要的用工量為兩三百人,但今年只招到百餘人,且很多還是生手,採茶效率相對較低。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田朝樹身上:“正常需七八百人,如今僅有三百人左右。”

  這跟疫情和天氣都有關係。一方面,疫情影響了人員流動,周邊區縣、鄉鎮的人員過來受限;另一方面受低溫影響,2月新茶萌發緩慢、量少,對於按採摘量計費的採茶工來説,同等工作時間內做不起量,收入就無法保證,人工費因此上漲。

  目前,何開龍給工人們開的工資已從每天80元漲至130元,田朝樹和劉國軍開的工資也比往年同期高出20%,均超過100元。為了招人,劉國軍還請了專業的勞務公司幫忙,並給出了包吃住的優惠條件。“今年不僅管吃,還專門搭了板房供工人住,這些成本都還沒敢細算。”劉國軍很無奈。

  儘管這樣,勞務缺口仍然存在。“3月氣溫回升過快,25℃以上天氣持續了20多天,導致茶葉生長過快,根本採不贏。”田朝樹説,高溫導致茶葉內氨基酸降低、茶多酚提高,影響香型,因此只能要求工人冒雨加緊採摘,他的4條茶葉生産線最近也是24小時不間斷運轉。

  消費意願降低

  後續補救措施已跟進

  産量降了,按照供求關係推算,銷售情況應該較好,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往年這時訂單一個接一個,今年呢,手上還有幾千斤存貨。”劉國軍説,在疫情影響下,交通運輸受限制,加上消費大環境不樂觀,他不僅沒有開拓新市場,老客戶普遍要貨量也比較低,“大家都在觀望,不敢要多了,往年要1000斤的,今年就只要500斤。”

  此外,由於疫情,外地茶商也無法到現場採購。“早期想來沒貨,現在想來來不到。”田朝樹説,今年永川的外地茶商屈指可數,商家又不敢囤貨,出貨量較往年放緩。

  不過,也有部分茶企持樂觀態度,認為今年春茶開園較晚,市場交易相應推遲也屬正常。隨着雨水節氣後氣溫回落,空氣濕度增加,利於第二輪春芽萌發生長,清明後中端名優茶會大量上市。“總體來看,後市值得期待。”劉國軍説。

  一些應對舉措已陸續啟動。3月6日,市農科院茶研所在永川舉辦了為期一週的春季茶葉生産培訓,加強對不利天氣應對措施的指導,覆蓋全市所有茶區重點茶企。

  田朝樹的茶園裏,為了不影響茶葉下一批次萌發,茶葉採摘已適當放寬標準,確保鮮葉及時下樹。加工方面,則通過適當攤放,增加揉捻時間、幹炒次數,為茶葉塑形、增香,再通過産品科學分級,既提高産量,又提高産值。

  “我往年重點做毛尖,今年又專門學習、精進了秀芽、碧螺春的加工技術,希望能通過開發新産品增加消費覆蓋面,挽回前期損失。”劉國軍説。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53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