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各個産業園將如何利用相關要素和資源,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新能力,助力重慶加速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請各自介紹一下。
高銳:一直以來,科學城北碚園區堅持創新驅動和投資拉動,圍繞“3+2”工作目標(即:“十四五”期間,確保園區傳感器及其關聯産業年産值規模實現300億元,力爭達到500億元),大力實施“1+6+N”發展戰略,加大力度“雙招雙引”,吸引一批夯基壘&的大企業、好項目,不斷提升創新、創造能力,加速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傳感器特色産業園。如何利用、挖掘相關要素和資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引龍頭、聚場景。首先要立足本土,整合四聯集團、川儀集團等本土龍頭企業資源,着力建設以行業龍頭為“鏈主”的傳感器特色應用板塊。同時結合傳感器特色産業基地建設,提供智慧園區、車路協同等應用場景,有針對性地向市內外頭部企業提供市場訂單,積極探索以市場換投資的招商模式,在吸引企業落地的同時,還可以在園區內集中形成各類展示場景,以實景項目擴大宣傳影響力。通過龍頭企業落地後的帶動效應,促進産業聚集和人才聚集。
二是搭平台、建生態。以平台建設激發招商新動能。目前,園區圍繞長江上游種質創制、未來農業、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智能製造與大數據四大前沿科學,與西南大學合作共建了西南大學科學中心,首期3個示範項目即將投入運行;並與市中新項目管理局、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等合作,成立了中新(重慶)國際中小企業産業園,加速推進科學城北碚園區的國際化進程。下一步,我們還將與中國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産業聯盟、重慶現代産業發展研究院、重慶材料研究院等機構加強合作,着力打造以“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為主的科創研發中心,並着手搭建傳感器中試線、檢驗檢測平台,構建基礎生態。
三是強政策、優服務。目前,北碚區已經&&了促進智能傳感器産業發展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近期,我們正與市經濟信息委聯動,對相關專項政策進行深化和優化,直擊企業痛點、行業堵點和産業難點。另外,持續發揮基金投資在招商選資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要成立風投基金、面向初創型企業的基金,幫助一批“潛力股”企業解決創業初期資金難題。同時充分發揮北碚區作為全市唯一民營經濟示範區的優勢,進一步強化企業落地服務,助力入園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産、早達産。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業生態,吸引高層次人才打包團隊、項目、技術“帶土移植”,全力在智能傳感器領域搶佔發展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