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堅決穩住農業基本盤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3月5日,農歷驚蟄。巴渝沃野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在銅梁高埡村稻油種植基地,油菜花遍地爍金,美不勝收。花海另一側,種植戶為育秧忙得團團轉。

  在墊江長龍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現場,兩臺拖拉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整地、翻耕如火如荼。

  ……

  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委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決守住守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防止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突出抓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重點,加快釋放科技創新、農村改革兩大動能,以“三農”之穩服務全市全局之穩,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扛穩責任

  堅決守住三條底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重慶雖不是産糧大省,但作為糧食産銷平衡區,一直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實抓細,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不管挑戰多大,今年重慶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務必確保穩定在3012萬畝、1087萬噸。”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堅決完成這一硬任務,要在穩定面積上挖潛力,將通過最大限度挖掘閒置土地、間套作潛力;實施提高糧食單産攻關計劃,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培育優良新品種,提升主要作物生産水準;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調動種糧積極性。今年,全市將確保新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萬畝、油菜種植面積已達404.9萬畝。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如何在“巴掌田”“雞窩地”上守好耕地保護底線?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落實耕地保護實行黨政同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基本農田“非糧化”,通過“查、建、控、保、考”五項“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守住耕地數量紅線和品質底線,實現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以“建”為例。我市今年將繼續以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制種基地為重點,新建226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以及對5萬畝農田進行宜機化示范改造。同時,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為重點開展“千年良田”建設試點,建成一批“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産穩産、旱澇保收”的現代糧油産業示范區。

  不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成果鞏固,關鍵在于産業。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重慶還將堅決把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重要底線。在建立防返貧機制基礎上,加強“18+17”(“18”即原18個深度貧困幫扶鄉鎮,“17”即17個市級鄉村振興幫扶重點鄉鎮)産業指導組人員配備和管理,常態化開展現場指導、實地培訓等,確保脫貧産業發展不因品種、技術等原因導致風險。同時,深入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推進脫貧地區産業“接二連三”,持續推進消費幫扶,推動脫貧區縣農産品順産順銷。

  砥礪奮進

  突出抓好三個重點

  發展産業是促進鄉村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促農增收的有效手段。對標貫徹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今年全市堅持以産業發展為基礎,以開發鄉村多元價值為導向,統籌鄉村經濟和社會“兩大發展”、融合農工商“三大業態”、完善縣鄉村“三級功能”,健全鄉村發展體制機制。

  比如在探索發展路徑上,將重點圍繞“山上經濟、林下經濟、水中經濟、氣候經濟”,多元發展鄉村特色産業,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提質發展農資供應、土地托管、統防統治、烘幹收儲等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發展餐飲休閒、物流配送、養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務業。

  鄉村建設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今年,全市將堅持數量服從品質、進度服從實效,遵循規律建、發動農民建、突出重點建,求好不求快,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加快補齊鄉村發展短板。

  以突出重點建為例。推進鄉村建設將堅持“點面結合”:在面上,重點推進普惠性基礎設施建設,做到路通、水凈、電穩、訊暢、院潔,確保“有提升”;在點上,重點圍繞聚居點、示范點,大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正經歷深刻轉型,農民流動性加強,職業分化、收入分化、利益分化加劇,必須以新的機制強化鄉村治理。

  為此,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今年全市將深入總結典型經驗,重點推廣積分制,讓鄉村治理工作量化起來;大力推行清單制,讓鄉村治理機制規范起來;積極借鑒老馬工作室、鄉賢評理堂等有益做法,讓鄉村治理形式豐富起來。同時,充分發揮“三治”融合,結合“數字鄉村”和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

  勇毅前行

  加快釋放兩大動能

  重慶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山高坡陡、地塊零碎,要實現糧食穩産增産,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與此同時,我市農産品要實現保數量、保品質、保多樣,同樣在于科技創新。

  今年,我市將在科技創新上狠下功夫,加快釋放科技創新帶來的活力動力,重點抓好加快完善創新體係、重點攻克關鍵技術、切實加強平臺建設、協同抓好推廣運用、持續優化體制機制等五方面內容。

  比如完善創新體係方面,我市將優化設置14個産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在首席專家領銜的同時,逐步設立副首席,由45周歲以下的青年專家擔任。同時,加快組建種植、加工、土壤等科技創新聯盟,做實種業科企聯合體,大力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健全“重慶土壤研究所”,成立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專家咨詢委員會等。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今年,全市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將農村改革作為又一動能,將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三個“不動不變”基礎上,深化兩個“三權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業經營方式“多樣多變”。具體抓好三方面的改革任務——

  一是以“三變”改革為抓手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平臺,以市場化經營為原則,以合股聯營為紐帶,通過産業帶動、資源開發、服務創收、租賃經營、項目拉動,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二是以“三農”信用體係建設為基礎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建設涉農信用體係數據庫,拓寬涉農應用場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用貸款等支農産品,完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係。

  三是以資源配置和要素流動為重點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規范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穩妥有序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慶西部片區和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

  趙童 劉玉珮 龍搏 圖片由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提供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5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