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史浩飛:完善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立項與評價機制

  “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是原創理論與顛覆性技術的源頭活水,關係到我國原創理論與顛覆性技術産生。”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係統整合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建議,完善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立項與評價機制,加速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項目申請書的撰寫佔用了科研人員的寶貴時間,同時還佔用了大量科研單位項目申請書預審輔導和項目委託單位立項評審的人力和財力。項目立項評審時間過長、資源成本過高,項目成果評價周期過短、評價維度較為單一是現階段制約我國原創理論與顛覆性技術産生的重要原因。”史浩飛表示。

  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持續增強對基層科研單位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保障性投入力度,探索項目自由注冊與立項認證機制。如科研人員先在自然科學基金網站自由注冊研究選題,自主開展研究,取得階段研究成果後提交成果材料與資助申請,對做出實質貢獻的科研團隊給予立項認證,按實質貢獻為主、實際工作投入為輔確定資助對象及階段補償資助額度。

  二是探索短中長周期相結合的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成果價值發現機制,鼓勵科研人員聚焦重大科學研究課題。

  三是完善以品質、貢獻與實效為導向的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的後期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經立項認證的原創探索性基礎研究項目成果的發布機制,促進項目成果在學術同行與應用領域范圍內交流,促進項目成果的擴散和應用,經長期沉淀和實踐檢驗後,再評判項目成果,並按等級高低給予必要的後期補償。(記者 何春陽)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5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