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鄉村振興在行動|從“體力活”到“智力活” 智慧農業描繪新時代“三農”新面貌
2022年03月01日 09:10 來源: 新華網


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果園內噴灑營養液。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3月1日電(李元元 韓夢霖 馬天龍 耿駿宇)立春後,進入晚熟柑橘的采收季,在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2000畝果園坡地上,沉甸甸的沃柑挂滿枝頭。這片喜獲豐收的柑橘林,位於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內。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新華網“鄉村振興在行動”調研團隊走進重慶鄉間,觀察重慶智慧農業的發展新窗口。

  技術投入讓農業更智慧

  伴隨着馬達轟鳴聲,一架大型植保無人機從遠處駛來,懸停在果林之上,向一棵棵果樹噴灑下營養液;

  山腰上的一處“小氣候監測站”內,布設了多個傳感器設備,實時監測果園內的氣溫、濕度、風速、降雨量、光照強度等數據信息,讓柑橘生産和品種培育實現“氣候信息早知道,生産作業有準備”;

  在山坡下的辦公樓裏,工作人員點擊鼠標,果園的所有信息,從種植規模到樹種樹齡、土壤環境到長勢分析,以及大氣溫、濕度、風速等外部環境數據,都在大屏幕上一覽無余……

  青龍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明放介紹,通過“丘陵山地無人果園管理&&”,將果園內地塊的三維模型數據、環境數據、作物生理數據、地塊屬性數據等進行全面匯聚融合,可提前推測每株樹體果實的産量,並通過遙感特徵光譜分析進行智能分析和診斷,從而實現全過程精準管護。

圖為青龍村數字化無人果園內的“小氣候監測站”。新華網 耿駿宇 攝

  近年來,各地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建設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設立智慧農業試驗基地,一系列新技術讓智慧農業在廣大農村地區生根發芽。

  在重慶,可以找到許多智慧農業新場景。從做“體力活”到幹“智力活”,從收成“看天氣”到增收“靠技術”,手機、無人機成為“新農具”,數字、信息成為“新農資”。

  “以前養牛主要靠人,現在養牛更要靠技術、靠設備!”合川區太和鎮天合牧場負責人殷初偉介紹,要保證牧場內600多頭奶牛産奶的質量,實現精確喂飼是關鍵。“在過去,每天都需要人工計算各種飼料的配比,很難做到精確喂飼。”殷初偉説。

  如今,在智能技術的幫助下,工作人員只需要在電腦後&上遠程發送指令,在每一個喂食的時間點都可以對飼料的重量、種類進行精確監測,飼料的加工混合也完全實現了自動化,可以精確地將飼料投放到每一個牛舍,減少了人為計算錯誤和投料誤差。

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天合牧場,智能噴頭正在給奶牛噴淋降溫。新華網 馬天龍 攝

  農産品效益提升 消費者安心放心

  鄉村産業發展和振興效果的好壞,最重要的檢驗標準是其效益的高低。

  大數據、智能化不僅給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的生産管理帶來深刻變化,也為從種植決策到産品溯源的農業生産全過程突破傳統局限帶來契機。

  在重慶美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只需登錄一款APP系統,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全國代表性農産品産地及價格信息、作物目前長勢情況、種植面積、預計價格、附近的農産品銷售市場等信息。

  該系統全面整合了國內土地數據、種植數據、交易數據等信息,同時根據大數據模型,自動形成農作物生長報表並對種植風險進行提示,對市場價格進行預判,利用實時數據幫助用戶在從“種”到“銷”的各個環節做出決策。

  目前,&&整合了種植大戶30余萬,小農戶超過300萬,覆蓋農産品超過3000種,通過訂單協同模式,連接産業鏈上下游的用戶,年交易量超過30億元,輻射全國18個省份。

重慶美村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大數據&&整合了全國代表性農産品産地及價格信息。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在重慶市巴南區二聖鎮定心茶園,當地政府與中國電信等企業開展合作,搭建起“數字鄉村區塊鏈智慧化管理&&”,依託區塊鏈技術構建智慧農業數字信任環境。

  重慶二聖茶葉集團董事長張節明介紹,現在終端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掃一掃茶葉的商品條碼,便能查看採摘地、生産地和銷售地,同時獲得檢測報告和氣候信息等第三方信息,直觀了解當地茶葉品牌“巴南銀針”的種植生産過程。

  “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農産品實現了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透明,有效解除了消費者的疑慮。”張節明&&。

航拍重慶巴南區定心茶園。新華網 發

  新技術 新機遇 新空間

  在未來農業的“試驗田”上,智能化也帶來更多的可能和機遇。在重慶市農科院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有一個既養魚又種菜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栽培、病蟲害巡檢、魚生命體徵監測、魚餌料精準投喂等不僅實現了智能化作業,魚糞通過水資源化處理轉化為水溶性肥料,還實現了種養循環全利用。

  工廠內的蔬菜栽培,採用了智能化立體式栽培技術,韭菜、茼蒿等原來長在地裏的蔬菜,如今長在種植架上,産量較傳統露地栽培也可以增産數倍以上。從“一粒種子到一顆菜”實現全程無人化作業,施肥由智能化計算管控,農活由機器人承包。

“魚菜共生AI工廠”內,溫室作業機器人正在進行上下架作業。新華網耿駿宇 攝

  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市大力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積極應用科技創新成果,將AI、5G、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等創新技術成果逐步投入數字農業建設。

  2019年以來,重慶市共投入市級財政資金1.1億元,建成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00多個,41.18萬畝設施栽培、868.04萬頭畜禽養殖、8.82萬畝水産養殖基本實現智能化生産。

  該負責人&&,“十四五”期間,重慶市還將着力打造一批數字種植業、數字畜牧業、數字漁業,預計到2025年新增200個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建成全市智慧農業服務&&。

  一項項新技術的投入,讓農業從過去的“體力活”逐步轉變為“智力活”,提高了效益,拓寬了市場,巴渝人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穩。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42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