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團圓不分家裏家外:中國年傳統與時尚交融
2017-01-31 17:47:3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1月31日電(記者王學濤)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拜大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因為這些傳統年俗文化,中國人春節的合家團圓充滿了濃鬱的年味兒。

  在山西太原工作的楊瓊春節假期回到了河北邯鄲老家。她説家裏還是按照當地風俗,年前就蒸夠了一家人半個月要吃的饅頭和包子。包子還分為三種:肉包、菜包和紅豆包。“祖宗”是早就請到了家,每到吃飯時,第一碗飯都要先給“祖宗”奉上。當我國大江南北已流行微信電話拜年時,她的老家依然時行下跪拜年。

  “真的很傳統、很虔誠。最有特色的還是大年初一清晨此起彼伏的炮聲,小時候大人們放炮,我就捂著耳朵蹦跳歡呼,如今每次都是在被窩裏被炮聲驚醒。”“80後”楊瓊説,這種炮聲從她小時候一直延續到現在,讓她特別依戀,倣佛一年的煩心事兒都被炮聲嚇跑了,從而以嶄新的心情迎接新年。

  在上海工作了7年的原恩臨每年春節都堅持回老家山西平遙古城過年。除夕夜,一家七口人在明清老房子裏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母親炒上三兩個小菜,他則陪父親喝個小酒。大年初一,按照傳統,原恩臨一家每人要喝紅糖水、吃“連年面”,象徵一年的甜甜蜜蜜。

  “父母在,不遠遊,平時工作忙無法常回家看看,但過年是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除舊迎新。”31歲的原恩臨説,他很榮幸自己的家鄉平遙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過年回家後,他會帶上妻女,逛逛古城墻、古街巷,看看民俗表演,讓女兒從小了解熱愛自己的家鄉。

  當大多數人選擇回家過年時,還有一部分人則青睞“團圓旅遊”。隨著人們收入增加、國際航班增多、簽證政策更加便利、旅遊消費升級等,不少遊客在異域他鄉和家人一起歡度農歷新年。

  在山西洪洞大槐樹文化中心研究“家譜”的張青,已經連續五六年春節時“南下避寒”,和家人在海南海口過年。今年60歲的張青告訴記者,平日裏不少人到洪洞大槐樹尋根問祖,忙碌了一年的他希望在溫暖、空氣好、水好的海口放松一陣子。

  “沒有遷徙就沒有中華民族嘛。”張青詼諧地説,“來海南過年的北方人特別多,把北方的年俗都帶過來了,所以過年還是吃餃子。不能面對面拜年,我也趕上了時髦,視頻拜年。”

  張青一家人的過年方式是部分中國人選擇“路上團圓”的一個縮影。根據新華網與同程旅遊發布的《2017春節旅遊消費趨勢報告》,“國內外旅遊”在受訪者關于春節期間長途出行的動機中佔30%,僅次于“回家探親”。

  雖然中國人過年的方式在發生變化,傳統與時尚交融,但團圓、親情、祥和的年文化仍在代代延續,這也是民族親和力、凝聚力的體現。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 堅守,為了萬家團圓——記春節堅守崗位的一群人
    新春佳節合家團圓之際,還有這樣一批人,為了百姓能美滿團聚、順利出行而堅守著各自的崗位。
    2017-01-31 15:29:57
  • 家是什麼:年貨在手 團圓在心
    在山東淄博博山區,有一條始建于唐宋時期的古街道,名字叫“大街”,現如今這條古街已成為當地老百姓趕大集的好去處。尤其是年前,置辦年貨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好不熱鬧。
    2017-01-31 10:16:16
  • 鐵路人一家三口工作崗位上的春節團圓
    劉鳳紅一家都在雲夢車站上班,丈夫林榮富是車站的備班調車區長,兒子林桐是一名車站連結員。雲夢車站是武漢鐵路局漢西車務段管轄的漢丹線上的一個三等小站,日均發送旅客1200余人,候車室面積僅有300平方米。
    2017-01-28 13:49:25
新聞評論
    除夕夜,他們和“飛豹”一起為祖國守歲
    除夕夜,他們和“飛豹”一起為祖國守歲
    火樹銀花鬧新春
    火樹銀花鬧新春
    神氣又神奇!考古專家帶你看文物裏的“萌”雞
    神氣又神奇!考古專家帶你看文物裏的“萌”雞
    南非華人舉行盛大煙火表演慶祝新春佳節
    南非華人舉行盛大煙火表演慶祝新春佳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03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