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川渝攜手打造中國影視産業發展大區

  川渝山水相連、文化同源,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背景下,如何激活川渝影視發展“雙引擎”?

  5月10日,在江津參加第二屆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的嘉賓,圍繞如何促進川渝影視産業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踴躍發言,出謀獻策。

  明確定位

  同根同源避免同質化

  “我是第一次來江津,但特別喜歡成渝地區。”在收看了重慶影視城、成都影視城的宣傳片並聆聽了相關負責人的推介後,《看電影》雜志總編輯黃海坤認為,川渝地區有獨特的語言、獨特的飲食、獨特的生活方式,很多影視劇都到這裏取景。在他看來,重慶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的影視城,“很多影視基地最大的特點就是同質化,同根同源的川渝兩地要避免同質化。”

  中國電影家協會影視基地專委會副會長陳建瑜總結了影視基地的四大類型:一是借影視做旅遊,二是影視拍攝與旅遊結合,三是只做影視拍攝,四是“影視+資本+地産”的電影小鎮。他建議,重慶和四川做影視基地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資源稟賦優勢到底在哪裏,再明確定位和方向。

  “做精做足自己擅長的,把自己的資源發展到極致。”電影周期間,陳建瑜參觀了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的公安題材拍攝基地。他説:“如果全國的公安題材電影拍攝前都想到了江津,我認為這就成功了。”

  電影周嘉賓認為,許多影視公司選擇來重慶和成都拍攝,除了服務和政策以外,還因為川渝地區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他們建議,川渝兩地影視産業在定位上,既要錯位互補,也要與全國其他地方形成差異。

  要素協作

  共商共建攜手共發展

  早在2020年,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與成都影視城就簽署了成渝影視“雙引擎”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加強影視産業規劃協同、探索影視新興産業互補發展機制、打通西南地區影視文化一站式服務渠道、延伸雙方現有影視項目陣地、凝聚影視人才資源、建立共商共建共用機制等六方面進行合作,推動西南地區影視文化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

  “一站式不是一地的一站式,是兩地的一站式。”前不久,導演姚宇的一部影片在川渝兩地制作,投資方來自四川省,拍攝地在白沙鎮,劇組人員除了他自己,其余人員都來自川渝兩地。他説:“我們已感受到兩地要素共用的便利。”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到過江津多次,深刻感受到江津發展影視産業的熱情。在劉藩看來,川渝兩地可以合作發展,攜手打造中國影視産業發展大區。

  劉藩認為,一個地方發展影視産業,要解決好人和機構的問題,要有強有力的團隊來運營,勤奮、謙虛、執行力強,具有企業家精神,把影視産業當成事業來做;同時要整合力量,區域之間要做到要素共用、協同合作。

  陳建瑜認為,川渝地區影視産業發展,需要進行一體化統籌。他建議成立一個聯席會議機構來推動發展。

  擴大影響

  拓展內涵和外延

  5月9日晚,26項幕後英雄獎在第二屆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開幕式上公布,電影劇組中的攝影師、剪輯師、燈光師、音效師等幕後工作者站到了舞臺的中央。

  “關注幕後英雄的初心很好!”香港電影金像獎副主席文雋建議,要從頒獎定位、評委選擇、如何評選、代表作品等方面細化幕後英雄評選規則,甚至讓明星們登臺為幕後英雄頒獎。他説:“幕後英雄造就了臺前明星,明星更要加持幕後英雄。”

  與會嘉賓坦言,各種各樣的電影節,光彩亮麗的基本上都是明星,沒有幕後的人。江津打造幕後英雄頒獎盛典,讓許多幕後的英雄能夠走向前臺,讓人感動、欣慰。他們建議,影視工業電影周還可以拓展內涵和外延,比如成立幕後英雄基金、舉辦電影工業化發展的前沿設施設備和技術展覽等,借此提升活動影響力。

  “發展影視産業實際上就是做服務。”西南大學教授、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坦言,橫向對比,重慶影視産業的底子比較薄,關鍵是本土的産業鏈還不齊全。他建議引進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專業的服務,讓外地劇組不僅來渝取景,還把更多的後期制作留在重慶完成。

  本報記者 彭瑜 劉一葉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