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百萬英才興重慶”巡迴引才活動走進8省市20所高校

  二〇二三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東北行)巡迴引才活動長春理工大學雙選會現場。(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答中外記者問時指出:我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在生機盎然的3月,重慶搶先機、開新局,瞄準“人才紅利”,主動“出圈”——“引才專列”奔赴千里攬才,短短月余,足跡遍佈北京、西安、哈爾濱、長春、成都等8省市20所高校。

  4月3日,來自市人力社保局的統計顯示,2023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春季)巡迴引才活動意向性引進人才6509名,其中博士652名、碩士3543名、本科2314名。

  這究竟是一班怎樣的列車,讓各地英才毅然踏上前往重慶的尋夢之旅?靠什麼深挖“人才紅利”,具備怎樣的吸引力?重慶又該如何讓他們留下來,為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

  一輛“一站直達”的專列

  “快看,寢室樓下在辦引才活動,聽説來的都是重慶的好單位,我們下樓看看!”3月30日,西南交通大學的李同學看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忍不住召喚室友。

  這場活動正是2023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春季)巡迴引才活動之一。3月29—31日,該活動走進四川,在3天時間內先後在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開設專場,吸引了3000餘人入場求職,1180人與用人單位達成求職意向。

  “同學,這次引才活動有個崗位挺適合你,需不需要了解一下?”為促進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零距離”溝通,市人力社保局引才活動現場設在了西南交通大學學生宿舍樓下,妥妥的“一站直達”。

  “目前重慶製造業發展態勢良好,人才需求大,如果有興趣,不如把握機會儘早就業!”重慶用人單位引才人員的話打動了不少學生,引得他們駐足查看。現場還設置政策諮詢區,為2023屆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簡歷修改、引才政策諮詢等服務,全方位、多維度進行就業“一條龍”保障。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3年“百萬英才興重慶”系列引才活動啟動以來,重慶搶抓高校春招季,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全國重點高校(春季)巡迴引才活動,先後組織單位赴湖南、雲南、北京、陜西、黑龍江、吉林、四川等8省市20所重點高校舉辦專場活動及雙選會,向高校學子宣介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人才政策及人才服務、科技創新平台。

  3月31日,隨着四川高校最後一站電子科技大學專場活動的結束,2023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春季)巡迴引才活動完美收官,成功幫助用人單位招引專業人才6509名。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與全國重點高校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為重慶用人單位和重點群體畢業生搭建精準服務平台。”該負責人説,重慶屬於中西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城市相比,區位優勢不強,引才影響力相對較弱。

  為破解這一短板,近年來,重慶以大品牌營造大聲勢,打造“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品牌,運用“走出去”+“請進來”模式,持續擴大重慶引才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

  “我們這次‘走出去’就是要火力全開,深挖‘人才紅利’,助力重慶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透露,下半年,我市還將繼續巡迴全國重點高校引才,聚焦重點行業需求和畢業生的求職特點,提高人崗匹配度,吸引全國優秀青年人才來渝就業發展。

  一輛“誠意滿滿”的專列

  在水泄不通的活動現場,高校學子擠着遞簡歷、搶着去面試的單位,大多是重慶重點産業鏈背後的“中流砥柱”。

  2月26日,高校巡迴的第一站湖南,巡迴引才活動分別在湖南大學、中南大學設立了引才專場。根據重慶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33條産業鏈以及綠色低碳、數字經濟、軟信(滿天星計劃)等重點行業的引才需求,結合兩所大學的優勢專業和學生就業意向,市人力社保局對報名參加活動的用人單位和崗位進行了優選和精準匹配,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起供求“直通車”。

  緊扣城市需要引才,是這次活動的出發點。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為吸引人才來渝就業發展,本次重點高校巡迴引才系列活動對報名單位進行了優選,共組織1158家(次)用人單位分批赴外引才。

  記者注意到,這些用人單位中,既有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中元匯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企和知名民企,又有重慶醫科大學、金鳳實驗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還有芯雲凌(重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外企。

  為招攬優秀人才,不少用人單位帶着滿滿誠意踏上這趟“引才專列”,期待與人才共享未來重慶發展紅利——

  比如,重慶師範大學教學科研崗,引進的人才可享受35萬元—200萬元安家費補助,最高給予科研啟動費100萬元,針對緊缺人才還可一事一議。

  又如,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能學院為招攬計算機類和控制類專業人才,開出了最高135萬元的誘人年薪。

  再如,重慶醫科大學給予緊缺型科研人才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福利。此外,晉陞通道、職稱評審、子女教育等福利也面面俱到。除了優渥的福利待遇,重慶在政策上的支持也是誠意滿滿。

  “我們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拿出了有激勵性的補貼和薪資待遇。”重慶開放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負責人&&,為人才提供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以及學校高層次人才安居房政策,博士人才還可享受3年校內副教授級別待遇,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讓他們留下來安心做研究。

  高質量的引才崗位和誘人的福利政策,極大調動了畢業生的應聘熱情。3月24日上午,吉林大學專場活動,就收穫了近20位博士的意向登記。

  “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讓我們可以更直接精準地對接高校學生,他們的專業和公司的崗位也非常匹配。”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段燕&&。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據不完全統計,該系列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萬人次,用人單位總計收到簡歷1.5萬餘份。

  一輛“魅力十足”的專列

  “引才專列”不僅承載着重慶求賢若渴的滿滿誠意,還展示了重慶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來,重慶積極發揮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等區位優勢,不斷完善産業結構,城市魅力更加凸顯,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強了。

  在3月16日上午的清華大學專場活動現場,用人單位還未到齊,就已經有同學進場等候了。

  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Mukami仔細翻閱着活動手冊,了解重慶最新人才政策與現場崗位信息。

  “我去過好幾次重慶,感受到重慶經濟持續向好,發展潛力巨大,我很願意去重慶發展。”Mukami告訴記者,重慶整個大環境較好,有許多朝陽行業,尤其是汽車、裝備製造、半導體等産業發展突出,符合自己的就業需求,希望未來能到重慶大展拳腳,投身於重慶的經濟建設中。

  除了持續向好的發展前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也是眾多人才看好重慶的主要因素。

  “我來重慶,就是看好重慶的發展機遇。”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工學碩士盧雅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央重大戰略,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又擁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多個國家戰略支撐,形成優勢疊加。“比起人才集中、競爭激烈的沿海地區,我認為在重慶,個人的發展空間更大。”

  “川渝一家親,很多四川學子把來渝就業創業作為自己的首選。”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特別是近期,《2023年度成渝雙核人社合作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發布,明確了將圍繞人才、就業等方面開展28項重點工作,完善成渝雙核人社合作工作機制,合力構建雙核人社公共服務,形成人才引進、英才服務同頻共振新格局。

  他認為,本次2023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春季)巡迴引才活動,打通了成渝人才互通的經絡,加快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人才協作建設的步伐,是實踐兩地聯合培養人才、聯合促進人才就業,落實“人才引領驅動”的有力實證。

  一輛“雙向奔赴”的專列

  專列載回“千里馬”,如何才能留得住?又如何讓各類人才在巴渝大地上施展才華、成就夢想?

  “不斷優化政策與服務,是我市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説,重慶以人才服務為引才工作抓手,以“人才所需,服務所應”為工作宗旨,相繼&&《重慶英才服務管理辦法》《重慶英才“渝快辦”實施方案》《重慶英才服務港建設方案》,進一步整合各部門及相關社會機構服務功能,已將服務事項拓展至69項,涵蓋了職業發展、住房、就醫、就業、財稅金融支持、交通出行、旅游休閒等諸多方面,累計發放英才卡13685張,全市“專員+聯絡員”隊伍達到4003人,打通人才公共服務“最先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的渠道,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供就業創業條件和事業支持。

  不遠千里,逐夢而來,這是一場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重慶以“城”相許,以誠相待,構建起引才“強磁場”,讓重慶成為天下英才嚮往的優選之城。

  如今,全國高校巡迴引才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重慶的“引才專列”不會停止。該負責人&&,接下來,重慶將繼續圍繞“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品牌,聚焦全市重點産業需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赴全國重點地區及高校招才引智,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記者 黃喬 實習生 張穎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49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