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瞭望 | 新能源汽車提振賽道競爭力
2023年04月03日 16:21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在新能源汽車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突破300萬輛,超過德國的261萬輛,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

  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加速出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貢獻中國力量,也意味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進入跨國時代,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進一步帶動産業體系全球化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吳慧珺 黃興 何宗渝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北京、廣東、安徽、重慶等地的行業管理部門、汽車廠商、零部件企業、投資機構等了解到,在多年政策推動、技術積累、生態營造的支持下,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鏈、生態圈,産業發展展現出積極態勢,整車供給能力、供給質量顯著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國內市場滲透率達到25.6%。多位受訪人士&&,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進入國內外市場拓展期,正在全球汽車産業競爭中加速“換道超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上下游産業鏈、相關生態産生深遠影響,帶來了新賽道機會。

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智慧工廠作業現場(2022年6月27日攝) 王全超攝/本刊

  頭部企業顯現 跨界選手入場

  以電池、電機、電控為核心的智能電動汽車的興起,不僅為中國汽車産業趕超歐美日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也為中國汽車産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賽道。

  在新能源汽車大省安徽,比亞迪合肥基地一期自2022年6月20日首&車下線以來産能快速爬坡,於2022年12月27日實現10萬輛量産車下線;蔚來新橋産業園一期項目量産以來,産能持續釋放,2022年12月産量達1.5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大眾安徽預量産車型於2022年12月7日下線,2023年底前該車型將正式投産……

  在汽車工業重鎮重慶,目前集聚了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蓄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多家車企迎來“開門紅”: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1~2月累計銷量4.86萬輛,同比增長96.6%;由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阿維塔,首款車型開啟交付2個多月銷售上牌量超過4000輛。

  業內人士&&,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呈現出三大積極態勢:

  一是行業發展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2019年起,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逐漸退坡,2023年補貼完全退出市場,但産銷量依舊呈現強勁態勢,以市場為導向的增長路徑愈發清晰。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超大規模市場疊加制度型開放等紅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車企加快在中國增資擴産。

  二是頭部企業顯現,跨界選手入場。各大傳統燃油車廠商均已“下場”參賽,部分“新勢力”企業已經脫穎而出;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ICT企業紛紛跨界“入場”,從整車製造、車載系統、輔助駕駛、高精地圖等領域切入,並日益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推手”。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企業“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三是技術線路明確、産業鏈比較優勢顯現。目前,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形成了以純電動為主、插電式混合動力為輔的主流技術路線,同時展開智能化、網聯化探索。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地平線等一大批産業鏈上下游、軟硬體企業逐漸崛起,共同構成了我國在智能、電動、汽車三個環節的比較優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從4.06%增加到31.85%,上漲近7倍。“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完整産業鏈優勢無可替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説。

在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安裝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2023年2月16日攝) 楊磊攝/本刊

  上下聯動生態圈 産業體系全球化

  面積相當於16個足球場的車身車間裏,約900台機器人協同操作,可以同時進行六種車型的柔性生産……在歷時一年多的整體施工建設後,大眾安徽MEB工廠首&預量産車型近日下線,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工廠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車間。未來,這裡將批量生産綠色、智能純電動車型。

  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超大規模市場疊加制度型開放等紅利,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車企加快在中國增資擴産。大眾安徽CEO葛皖鏑説,我們不僅建設了工廠,還有涉及研發、測試、市場營銷與客戶服務的完整價值鏈,與超過1500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共建産業生態圈。

  在全國多地,政企聯動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圈,夯實技術優勢,助推産業加快成熟。重慶以龍頭車企為核心,持續推進“鏈式招商”,招引集聚電池、電機、電控及汽車軟體等方面企業,一大批項目接連落地,夯實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基礎。重慶還統籌“車、路、雲、網、圖”一體化發展相關的基礎雲控&&、智慧道路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試點城市,創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等,以場景建設支撐産業發展。

  上海、深圳、廣州、合肥、西安等城市已成為新能源整車重要生産基地。在動力電池領域,四川宜賓、遂寧等地依託豐富的鋰礦、電力資源等優勢條件,已成為全國動力電池重要生産基地。

  把握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機遇,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基本與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並在産銷規模、應用生態、産業鏈完整度和部分關鍵技術、材料方面實現並跑和部分領先。中國的車企和零部件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與合作。2022年底,寧德時代位於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實現鋰離子電池電芯量産。農曆兔年春節,奇瑞揚帆出海“開門紅”,後向歐洲、中亞、大洋洲、南美地區的11個國家發送了2.4萬輛車。2022年,每7輛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中,就有一輛來自“奇瑞造”。

  長安汽車國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爽説,當前公司出口業務形勢較好,一季度海外訂單量已超去年同期。數據顯示,2022年長安汽車海外銷量達24.9萬輛,同比增長57.3%。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建成投産東盟基地,還將積極進軍歐美市場。

  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在新能源汽車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突破300萬輛,超過德國的261萬輛,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説,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加速出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貢獻中國力量,也意味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進入跨國時代,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進一步帶動産業體系全球化。

  芯車協同搭&& 共築賽道新優勢

  在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一支支圓柱狀的電芯“排排坐”,連接成一整塊動力電池。“這是江淮研發的蜂窩電池技術,也是國內首個産業化級電池系統零熱失控安全技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熱失控安全。”江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新能源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夏順禮説,目前已有超15萬輛新能源車搭載蜂窩電池、裝載電芯達1.7億顆、累計行駛里程突破80億公里,做到了整車零起火。

  動力電池系統佔整車成本的40%~50%,是決定汽車性能和綜合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重要原因在於動力電池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取得了相對傳統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動力電池是我國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力最強的領域之一,2022年全球前10位中我國企業佔據6席,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60.4%,成長出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企業,帶動從鋰鈷鎳礦産資源、磷化工到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領域再到設備製造、電池回收等相關産業發展。

  除了動力電池産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影響培育出一些新賽道。

  從傳統燃油汽車轉向智能電動汽車,不僅是電池、電機、電控“新三大件”對發動機、變速器的替換,還伴隨着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功能的實現和提升,電子部件已經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

  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汽車控制集中化成為發展趨勢,即用一台電腦控制整車,這就需要更高算力的計算芯片,計算芯片也將成為未來汽車芯片競爭的“制高點”,亟需推動産業融合發展,通過開放合作、利益共享,進一步完善“芯”“車”協同&&建設,不斷提升産業鏈現代化水平。

  多位受訪人士&&,構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現代産業體系需完善産業整體布局、謀劃國土空間産業生態圈。中西部地區要進一步建設完善産業生態、加大招商引資政策力度,吸引産業鏈上下游先進企業落戶發展;北、上、廣、深、渝、皖等産業領先地區要大膽探索自動駕駛、高精地圖、車路協同、數據歸集應用等先進技術;在“新基建”中試點開展車路協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車路協同相關基礎設施投資模式、落地場景創新。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4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