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記錄新征程”2023年紀錄片大會在渝召開,來自國內100多家紀錄片製作機構的代表以及行業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圍繞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等相關話題展開思想碰撞。
“記錄新征程”2023年紀錄片大會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中共重慶沙坪壩區委等單位承辦。活動旨在褒獎年度優秀紀錄片節目、欄目和紀錄片人,激勵創作者的目標追求,推動紀錄片産業的大發展。
目前中國紀錄片發展狀況如何?重慶紀錄片産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來看看與會專家、學者怎麼説。
一次機遇
紀錄片大會永久落戶重慶
此次紀錄片大會是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年度重要事項。
此前,紀錄片大會已在佛山、廣州、廈門等地成功舉辦了十一屆。2018年,該活動永久落戶重慶,被業內眾多人士稱為“重慶紀錄片事業、産業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
“大會宗旨在於,團結廣大紀錄片人,置身新時代、記錄新征程,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講好老百姓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故事。這些,都是紀錄片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開幕式上,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范衛平説。
近年來,國産紀錄片題材類型不斷豐富,質量明顯提升,現象級作品不斷涌現。同時,紀錄片總時長的大幅增長,為紀錄片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觀點碰撞
如何創作?如何融合文旅?
在大會主旨發言和耕讀分享環節,專家、學者們圍繞“紀錄片的創作”“紀錄片助力文旅融合發展”等主題,分享了真知灼見。
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在主旨演講中談到了紀錄片的任務。在他看來,紀錄片是手法最靈活、形式最多樣、內容最多元的公共視頻産品,承擔着記錄時代、記錄生活的任務。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冷凇用4個關鍵詞來揭示紀錄片與文旅融合的關係:“首先是傳播,紀錄片的傳播在某種程度上比製作更重要;第二是視角,紀錄片助力文旅,離不開超宏觀與細節視角的結合;第三是細分,要重視文旅産業圈層的細分,比如美食類、生態類;最後是拓展,助力文旅,紀錄片類型需要有所拓展。”
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陳梁則分享了紀錄片的紀實手法在生活中的運用,“如今,拍攝技術的發展大大增加了用戶記錄生活的可能性,但我希望看到更多創作者具有思考的表達。”
視線聚焦
重慶有豐富的紀錄片創作資源
談及紀錄片大會永久落戶重慶,祝燕南&&,重慶有着豐富的紀錄片創作資源和優秀的創作人才,具備成為中國紀錄片之都的優勢。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影視發展研究中心戰略所所長趙捷也認為,重慶具備成為中國紀錄片之都的基礎。
如何夯實紀錄片之都的地基?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書華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重慶尚需在自身定位上作調整。我覺得要有更大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和起點來謀局、破局,讓産業落地生根,形成森林效應和生態效應。”
他認為,打造紀錄片之都,意味着重慶紀錄片的創作要轉變觀念,不能只關注傳統的歷史類或是人文類紀錄片,而要更多關注時代發展,記錄當下現實的變化,以真摯情感講述有溫度、有真情的中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