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頻道
【城市相冊】世界氣象日|用氣球為萬米高空“把脈” 手機標題
出門前看看天氣預報,這是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天氣好壞與我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關,影響着生産生活。那麼天氣到底是如何預測的?3月23日,世界氣象日,一起走進高空氣象觀測站,看氣象人如何用氣球為萬米高空“把脈”。
“三、二、一,放!”3月20日傍晚7點15分,伴隨着一聲令下,在重慶歌樂山的一處草坪上,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以每秒6米的速度迅速升空。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氣球,它的真身是“探空氣球”,用於氣象探測,為萬米高空“把脈”。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三、二、一,放!”3月20日傍晚7點15分,伴隨着一聲令下,在重慶歌樂山的一處草坪上,一個碩大的白色氣球以每秒6米的速度迅速升空。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氣球,它的真身是“探空氣球”,用於氣象探測,為萬米高空“把脈”。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放飛氣球的地點位於沙坪壩區高空氣象觀測站,這裡是重慶市唯一的高空氣象觀測站。全國共有超過7萬個地面氣象觀測站,但高空氣象站只有120個。張銀廷是沙坪壩區高空氣象觀測站的負責人,從事高空氣象觀測工作已經32年了。每天施放氣球前,他都會檢查一下雷達設備是否正常。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放飛氣球的地點位於沙坪壩區高空氣象觀測站,這裡是重慶市唯一的高空氣象觀測站。全國共有超過7萬個地面氣象觀測站,但高空氣象站只有120個。張銀廷是沙坪壩區高空氣象觀測站的負責人,從事高空氣象觀測工作已經32年了。每天施放氣球前,他都會檢查一下雷達設備是否正常。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在這天傍晚6點30分,張銀廷和同事們便開始忙碌了起來。在氫氣房內,觀測員正在對充氣閥門進行檢查。每充一個氣球大約需要消耗掉一個氫氣罐。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在這天傍晚6點30分,張銀廷和同事們便開始忙碌了起來。在氫氣房內,觀測員正在對充氣閥門進行檢查。每充一個氣球大約需要消耗掉一個氫氣罐。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探空氣球的材料是生物橡膠,外觀和普通氣球類似。觀測員將氣球套在氫氣充氣口,用繩子紮緊,做好充氣準備。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探空氣球的材料是生物橡膠,外觀和普通氣球類似。觀測員將氣球套在氫氣充氣口,用繩子紮緊,做好充氣準備。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充滿氫氣後的氣球直徑約有1.6米,但在施放之後,受高空壓力影響,最終會膨脹到5米,甚至更大。“充氣的量也取決於天氣狀況,比如遇到雷暴大雨天,就要多充一點氫氣。因為高空下沉氣流會阻礙氣球的上升。”張銀廷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充滿氫氣後的氣球直徑約有1.6米,但在施放之後,受高空壓力影響,最終會膨脹到5米,甚至更大。“充氣的量也取決於天氣狀況,比如遇到雷暴大雨天,就要多充一點氫氣。因為高空下沉氣流會阻礙氣球的上升。”張銀廷説。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為萬米高空“把脈”的關鍵是拴在氣球下方的探空儀。在升空過程中,探空儀能夠對地面到三萬米高空之間的溫度、濕度、氣壓三項數據進行探測,並實時傳回地面。還可以根據飛行軌跡觀測風速和風向。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為萬米高空“把脈”的關鍵是拴在氣球下方的探空儀。在升空過程中,探空儀能夠對地面到三萬米高空之間的溫度、濕度、氣壓三項數據進行探測,並實時傳回地面。還可以根據飛行軌跡觀測風速和風向。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每天早晚的7點15分和凌晨1點15分,張銀廷和同事們都要準時施放探空氣球。“365天,每天三次,不論颳風下雨都必須準時施放。”張銀廷説,探空氣球的施放時間有着嚴格的要求,不能早也不能晚,如果漏放,那就是一次事故。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每天早晚的7點15分和凌晨1點15分,張銀廷和同事們都要準時施放探空氣球。“365天,每天三次,不論颳風下雨都必須準時施放。”張銀廷説,探空氣球的施放時間有着嚴格的要求,不能早也不能晚,如果漏放,那就是一次事故。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探空氣球的施放,並不是每次都會順利。張銀廷回憶,一次遇到大風天氣,橫向刮來的風把圓形氣球吹成了長條形,如果這樣強行放飛就容易導致探空儀摔落失效,只能等待風速放緩的間隙,抓緊時機放飛。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探空氣球的施放,並不是每次都會順利。張銀廷回憶,一次遇到大風天氣,橫向刮來的風把圓形氣球吹成了長條形,如果這樣強行放飛就容易導致探空儀摔落失效,只能等待風速放緩的間隙,抓緊時機放飛。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氣球放飛後,雷達就開始實時跟蹤氣球的運行軌跡,每秒鐘收集一次數據。張銀廷和同事需要對傳回的數據進行人工糾錯。“這些數據最終都會上傳至中國氣象局後&,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張銀廷介紹,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計算、分析,就可以繪製出全球高空氣象變化的趨勢圖,從而得出氣象預報。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氣球放飛後,雷達就開始實時跟蹤氣球的運行軌跡,每秒鐘收集一次數據。張銀廷和同事需要對傳回的數據進行人工糾錯。“這些數據最終都會上傳至中國氣象局後&,參與國內、國際氣象資料交換。”張銀廷介紹,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計算、分析,就可以繪製出全球高空氣象變化的趨勢圖,從而得出氣象預報。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晚8點30分許,隨着氣壓不斷減小,探空氣球在高空膨脹至極限並爆炸,結束探測使命,張銀廷和同事也完成了一次工作任務。而再過四個小時,他們又要開始為下一次的氣球施放做準備。張銀廷説:“雖然辛苦,但能夠為大家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氣預報就是我們堅守的意義。” 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112

晚8點30分許,隨着氣壓不斷減小,探空氣球在高空膨脹至極限並爆炸,結束探測使命,張銀廷和同事也完成了一次工作任務。而再過四個小時,他們又要開始為下一次的氣球施放做準備。張銀廷説:“雖然辛苦,但能夠為大家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氣預報就是我們堅守的意義。” 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李華曾 劉文靜 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